受欧洲经济危机拖累,全球汽车企业近期酝酿了一波在欧洲关闭工厂、裁员的御寒风潮。相比之下,中国不仅是这些汽车企业的市场重心,未来三四年后,更将成为他们的全球制造中心,这对于正处于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考验。
欧洲寒冬
全球汽车企业中,法国的PSA和意大利的菲亚特最先体会到了提前到来的寒冬。PSA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下降了13%,乘用车与卡车的总销量由去年同期的186万辆降至162万辆。其中,PSA最为倚重的法国、西班牙与意大利等传统强势市场销量下降了15%。
产能利用率的持续下滑,使得PSA不得不关闭一些工厂。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已经明确表态,如果菲亚特出口北美市场的计划落空,关闭工厂是唯一的选择。
按照计划,PSA将在2014年关闭位于法国本土的欧奈苏布瓦工厂,并将裁员8000人。
有媒体不完全统计,已有9个汽车集团选择了关闭欧洲地区的工厂和裁员,以断臂求生。
通用集团旗下品牌欧宝将在2016年关闭德国波鸿工厂,届时将有2.2万名员工面临失业,而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工厂将会裁减2606名员工,并且还将会削减2400名管理层人员,其中涉及了500名高级经理。
不仅如此,三菱汽车以“1”元的价格抛售了位于荷兰Nedcar工厂,1500名工人面临失业;来自德国的曼卡车品牌也计划裁减900人;大众、福特也纷纷酝酿裁剪欧洲员工的计划。
如果上述计划成为现实,那么到2017年,将会有16家位于欧洲的工厂关闭,涉及人数约4.34万人。据外媒报道,目前欧洲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为700万人,而其中临时工有150万人,这些人正面临着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
欧洲市场低迷,加之严峻的经济形势,是造成全球汽车企业纷纷逃离欧洲的重要原因。来自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7月,西欧及北欧17国新车销量为911317辆,同比下降7.7%;今年前七个月,该地区累计销量达到7390383辆,同比下跌7.2%。
7月,欧洲五大汽车市场中,除英国保持9.3%增长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欧洲市场,除了大众、宝马还能维持微弱的增长外,其他车企如PSA、菲亚特、雷诺在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5%。
有分析称,目前欧洲车企的产能闲置已经达到了30%,产能过剩与销售低迷正在“扼杀欧洲汽车工业”。
中国成世界工厂
从各家车企的财报中可以发现,早早开辟欧洲以外市场的汽车企业,并没有受多大影响。因此,有国外汽车分析师得出结论,过于依赖欧洲汽车市场,其他市场拓展不力是PSA、菲亚特、雷诺、欧宝等企业的最大症结,这些车企此前太过于专注欧洲市场份额的稳固,而忽视了对欧洲之外市场的开发。
相比之下,几年前便将发展重心放到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德国大众汽车,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财报——营业利润为65亿欧元 (约合78.8亿美元),同比增长7%;销售额为954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3%。上半年,大众汽车市场份额比例从去年的22.6%增长至23.9%,达到历史新高。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想要抓住中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于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之下,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据调查,我国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
中国日渐成为世界汽车产品的制造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3000多万辆的生产能力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为国外车企做简单代工。据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估算,由于我国汽车产量是按照产地统计的,包括外国厂商在中国的产量,在1449万辆乘用车中,有70%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只有435万辆由“内资企业生产”。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能力提升速度并不明显,反而数量庞大的在建新工厂都是为了满足国外车企的生产需要。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在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把企业的自主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任务,提出:“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
但是就汽车工业而言,提升核心竞争力并非出台某项政策便能够实现,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尽快由依赖型增长向自主型增长转变,避免依赖变成依附,“从培育自主发展能力的时间上讲,非常紧迫,仅有10~15年的时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