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玲 发自北京
新三板扩容后的首批挂牌企业马上就要浮出水面。
“武汉东湖高新区首批申请挂牌新三板的5家企业近日已经提交申报材料,有我们辅导的两家企业。”长江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宋望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新规则的要求,此后
的系列补充工作需要50个工作日左右,原则上,首批挂牌的外地园区企业最快10月底就能出炉”。8月3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新三板扩容试点名单,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新成员。此外,《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有券商人士预计,该办法将在年底前正式出台,推动新三板试点园区进一步扩容,并向二、三线城市铺开,第二批试点园区扩容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成行。
成中小券商战略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为156家,市值仅约115亿元,2011年全年成交额为5.6亿元,相较整个资本市场微不足道。
8月初,新三板市场扩容方案公布后,券商对这个市场做了乐观的调整。其中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最乐观,两家均预测,未来3年左右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有望超过3500家,市值将超过1万亿。
据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测算,新三板扩容后,若每年新挂牌900家企业,按照目前一家企业100万元的挂牌费用,券商每年来自新三板企业挂牌的收入约为9亿元。如果推出做市商业务,券商每年来自做市的收入将高达315亿元。
新三板业务也因此成为部分券商新的战略高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信息统计,主办券商已达64家,其中有过主办事项的券商36家。截至目前,申银万国、西部、广发、南京、齐鲁等7家券商占据了约61%新三板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不过,在华泰证券分析师赵湘鄂看来,目前在新三板上活跃着的基本是一些中小券商。诸如中金、中信等主流大券商对新三板业务视如鸡肋。
“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新三板业务不赚钱。”西部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程晓明毫不避讳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公司从事新三板业务开始一直是亏钱的,最多的一年可亏损上千万元。”一家已经取得资格但却没怎么开展业务的小型券商的投行人士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看好、也感觉不到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所以暂时没有下力气开展。”
“的确,对于主板、创业板来说,盈利差距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宋望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新三板收费比较低,综合起来,一单最多一百万元左右,但人力配置成本却很高,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了解,证券业协会要求审核券商的工作底稿,并要求一个项目必须配备一名注册会计师、一名律师和一名研究员,券商工作量甚至会超过IPO(首次公开募股),成本自然高企。
“虽然目前券商新三板业务盈利尚未显现,但再过两年,一定会体现出来。”金元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陈永飞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现在对于券商来说,主要任务还是抢占市场,为未来IPO储备资源,以后无论定向增资、直接投资等都会有客观的盈利预期。”
“随着未来做市商制度的引入,按照成熟市场的情况,这将给券商增加约三分之一的利润。”程晓明表示。
诸项制度待完善
数据显示,2011年中小板成交金额6.9万亿元,创业板成交金额1.8万亿元,远远高于新三板的5.6亿元。
现在新三板市场不活跃在程晓明看来主要就是交易制度的制约。此前新三板的交易制度主要是柜台交易,禁止个人投资者参与,并且挂牌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交易制度落后,交易不活跃,没有定价功能,也就没有了融资功能,对挂牌公司吸引力不够。”
“目前新三板交易制度的改革方向有二:一是要实行竞价交易、取消挂牌公司股东人数200人上限;二就是引进做市商制度,这也是关键,”程晓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所谓做市商就是由券商竞价性点选成交,持续报价,达到持仓量上下限之后强制性继续买卖。”
“如果管理办法年底前出台的话,估计此前业界一直呼吁的做市商制度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OTC法律事务部主任徐晓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此外,就是业内一直呼吁的转板机制的完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关村新三板挂牌企业已有8家挂牌企业以IPO方式转板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
不过,目前转板的企业都是严格按照正常的IPO程序公开发行并上市,其IPO的条件与其他非新三板企业无异。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转板。在徐晓庆看来,所谓真正意义的转板类似于美国的转板制度—“绿色通道”,场外挂牌公司达到主板或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后,不需要再进行IPO程序就可以直接申请转板。
“目前IPO采取的是审批制,而挂牌新三板采取的是备案制,审核标准不一样,要真正实现‘绿色通道’转板机制,则必须解决两种不同的审核制度。”徐晓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来看条件不是很成熟,估计会等一切稳妥后再考虑。”
程晓明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转板是转不出来的,而且没有必要。如果新三板市场活跃起来了,完全可以满足挂牌企业的需求,企业又何必多此一举转板呢?新三板市场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并不是为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做准备的市场。”
多重企业疑虑
虽然新三板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中介机构跃跃欲试,但对于这个市场的主体—企业来说,却是五味杂陈。
一个近来被风投争抢的创业企业陌陌科技,其创始人最近在接受财新采访时道出了部分企业的心声:作为创始人,设计了A股B股,还设计了员工期权激励池,新三板能转板到创业板吗?如果在创业板上市要实行IPO,凭什么去新三板?
“的确,目前一两年内,转板制度的设立看起来是有障碍的。但慢慢成熟了,三年以后推出谁也说不准。”陈永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宋望明透露,类似这样观望的企业不少。“除了目前交易制度不明朗外,很多企业也在考虑一些实际的隐性成本,比如各种人力成本以及补税问题。很多拟上新三板的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甚至家族企业,一旦股改,将涉及到补税、分配此前未分配的利润等问题,比较麻烦”。
此外,“在试点初期,各个园区对企业的奖励补贴很优厚。随着园区的逐渐放开,地方政府对于挂牌企业的财政补贴也可能会取消,企业也会有这个考虑。”徐晓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东湖高新区企业对在“新三板”挂牌奖励总额提高到120万元。其中,企业完成改制奖励40万元,申报材料奖励20万元,完成挂牌奖励60万元。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的财政补贴为90万元,改制30万元,挂牌60万元。
不过,“试点扩容前,企业动力确实不强,我们的前期工作阻力很大,但现在试点扩大了,有了竞争,企业的态度也在改变,已有不少主动找上门的企业。”徐晓庆表示。
“很多企业不像PE一样可以慢慢等,与其自己慢慢去熬,还不如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机会,”陈永飞表示,“当然,这主要看企业的需求,不同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有时甚至会根据需要把企业推荐到地方性股权交易平台,比如上海股权交易中心,也有一些已经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有需求转向新三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