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华鹏 种种迹象表明,煤化工冰封的审批将出现新的转机。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在公开场合透露,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上述规划拟定了15个示范项目,这意味着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纳入该规划的项目将获得发改委批准。
不仅如此,在3年前即开始进行示范的煤化工项目也都基本汇总完成“成绩单”,多个相关企业对本报记者表示,其二期的项目规模化应用也已经报批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有望近期获得“路条”。然而,煤化工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高耗能、高污染和能效利用低等诟病,而本轮发改委重新放开审批,审核内容将有所侧重,从目前的审批情况看,将从能效、煤耗、水耗等三个节能环保指标进行核准,这决定了项目能否获得“路条”。
收权
所谓煤化工,就是利用煤炭,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工业产品,根据生产技术和终端产品的不同,煤化工又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
传统煤化工主要是通过煤炭生产电石、PVC、焦炭或者氨和尿素等产品,新型煤化工则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和煤制醇醚等。
近年来,中国的煤化工投资热潮主要来自新型煤化工,特别是在2006年后,煤化工产业开始爆发式发展,生产企业陡增,仅当年在建煤化工项目就有30项,总投资高达800多亿元,企业总量一度跃增至上百家。
在爆发式的发展同时,非理性的投资和跑马圈地现象频频出现,对此,2006年当年国家发改委即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认为“电石和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的势头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地区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大举招商引资,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合理”。
其中,《通知》特别提出,个别企业以建设煤化工项目之名,行圈占和攫取资源之实,大肆套取煤炭资源,有些地区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现有煤炭资源就被瓜分殆尽。
对此,发改委开始针对性的“收权”。《通知》称,“在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特别是,对于煤炭液化项目,在国家煤炭液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前,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应暂停煤炭液化项目核准。”
此后,发改委逐步对煤化工项目进行有规划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煤化工作为“六大过剩产业”被提出明确的整改计划。
《意见认为》,当时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
不仅如此,《意见》指出,当前煤制油示范工程正处于试生产阶段,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尚处于建设或前期工作阶段,但一些地区盲目规划现代煤化工项目,不及时合理引导,将出现“逢煤必化、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
由此,煤化工的项目审批之门基本被关闭。按照《意见》,从2009年开始,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项目,同时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
此后,发改委在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这意味着只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批准,才能进行建设。对此,有相关人士曾援引数据指称,多条禁令下发后真正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只有不足4%。
开闸
“我们一期的示范项目已经完成技术改造,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验收,二期的2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目前正在发改委走程序,近期有望获批。”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齐亚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伊泰一样,神华
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和新奥地下气化等项目也开闸在即。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党委副书记乔宝林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全国首个煤直接液化制油示范项目,其先期工程已经完成试运行并形成销售,从2012年上半年看,生产油品为42.78万吨,销售38.98万吨,收入26亿元。
“目前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是必要的,公司计划规模年产500万吨,目前一期320万吨已通过审批建设在即,目前正在国家发改委备案。”乔宝林表示。新奥能源化工集团首席执行官赵义峰也表示,新奥的地下气化项目也已上报,正等待发改委的审批,有望如期在2015年建成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然而,有接近能源局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述工程仅仅是新型煤化工项目扩容的缩影,当前正是上述《意见》提出的三年审批禁令的限期,已有多位能源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煤制油项目等进行调研,为从示范项目逐步扩展为规模化生产做调研摸底。
同时,在政策上也将释放开闸的信号。本报记者从多方获悉,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编制的两个决定煤化工未来发展的文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有望近期出台,上述规划拟定了15个示范项目,这意味着纳入该规划的项目将获得发改委批准。
种种迹象表明,煤化工冰封的审批将出现新的转机。
但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长陈亚飞看来,尽管审批有望重启,但被放行项目的总投资额却不会很大,本轮释放的新型煤化工项目还将以“示范”为主。“现在一提到煤化工,就意味着高耗能、高污染和能效利用低,所以本轮发改委重新放开审批,审核内容将有所侧重,从目前的审批情况看,主要从能效、煤耗、水耗等三个节能环保指标进行核准,这决定了能否获得路条。”齐亚平表示,“所以对目前的示范工程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这三个指标标准”。
伊泰股份公司总经理葛耀勇对此向本报记者介绍称,其一期示范项目生产每吨油品需要3.48万吨标煤、13.45万吨水和796度电,吨油能耗水耗在多次技改后明显降低。赵义峰也表示,能源原料是否有效利用也决定该工程是否形成高耗能和高污染。
困惑
在前端节能的同时,煤化工的后期排放物的治理和环评也是煤化工能否获得审批的重要指标。
目前来看,煤化工能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后期废渣和二氧化碳。前者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来实现废渣的“现场”利用,后者则是通过灌装封存或者进行碳捕捉后注入几千米的地下。“我们的粉煤灰制铝项目,就面临这个问题,我们生产产生的活性硅酸钙和硅钙渣如何解决。”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连发告诉本报记者,“最后我们通过循环产业链来实现对废渣的利用,将活性硅酸钙用于制造高填料文化用纸,将硅钙渣进行脱碱制造水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延长这条产业链,提取废渣中的镓,用于制造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而对于煤制油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神华煤制油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神华煤制油目前已经启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全流程项目(CCS),主要是将煤制油生产线中捕集的二氧化碳,经过提纯、液化等环节,运送到距捕集地约17公里、地下约3000米的区域进行封存。
“在前期100万吨/年的注入测试完成后,该项目将形成300万吨/年的封存能力,将解决煤制油产生的废气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大唐国际高铝煤炭研发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孙俊民则透露,目前对于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相关部门除了三个指标外,还有两个层面的考量,首先是地域的考量,是否是能源资源较好的省份,没有水的地方不考虑,煤炭调度省不考虑,环境容量不够的地方也不考虑安排,最后还要考量项目是否为循环经济,能否延长产业链,能否带动地方就业等。
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考量相对应的,企业在项目的推进中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困惑。“到本年末,公司到期的长、短贷款将达11.84亿元,产品外销资金回笼滞后不能进行有效补充。”崔连发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导致产业发展初期企业成本偏高,虽然产品已经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但是并未真正享受到税收的优惠政策。”“希望有关部门准许申报示范项目推广的资金支持和所得税等税种的返还和减免。”孙俊民称。
另一位煤制油企业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其示范项目的柴油和石脑油等产品除17%的增值税外,还有消费税和其他附加税等,“项目本身就是示范项目,吨油成本比较高,目前经济下行,销量又有所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很大。”
随着示范项目审批的开闸,示范项目的资金压力和政策支撑,将成为煤化工发展的新问题。
作者:于华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