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今年7月中旬承认将关闭苏州工厂其在华唯一直属工厂,媒体立即从中嗅到了外商从中国市场撤资、做空中国的可疑气息。
在关闭苏州工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一个月,阿迪达斯却在上海正式启用全新的中国区总部,并计划到2012年底新增500家新店。阿迪达斯首席执行总裁赫伯特·海纳认为,中国是阿迪达斯集团成功的关键驱动力。
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却又在中国增加店面,阿迪达斯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逻辑?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是否拐点已现?中国市场庞大的内需对外企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吸引力?
外企入华投资减速
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677家,同比下降12.3%;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666.7亿美元,同比下降3.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前7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这是除2009年外,过去5年来再次出现负增长。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我国引进的外商投资,结构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外商来中国投资从成本推动型转向内销型。2007年以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可以明显看到成本推动型的、外销型的外资加快撤出中国,因为外销型的外资对劳动力等成本非常敏感。
“从今年以来的数据看,情况还不算太难看。如果没有日本的核事件和泰国的水灾,日资转到东南亚的趋势更大,而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资来中国投资还是不错的。”张燕生说。去年和今年,由于FDI的形势很严峻,山东、江苏等省份都采取了过去30年都没有过的招商引资力度。“但即使这样,也只能延缓外商投资下降的趋势,而不可能逆转这种趋势。”他说。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压力将持续到明年,甚至更长时间。
内外因综合作用所致
FDI持续下降引起了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业内专家认为,是国内、国际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外资投资中国增速放缓,尤其是欧债危机尚未解决及美国经济企稳的情况下,FDI流动出现波动在所难免,而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则强化了这种趋势。
梅新育将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欧盟的债务危机。“海外投资者母国经济不佳,母公司陷入困境,对外投资能力下降,甚至需要抽调投资回去救急。”他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表示,从国际看,欧洲债务危机没有妥善解决方案,国际金融市场较为动荡,美国政府倡导“制造业振兴”计划,以及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成为跨国公司战略布局新的热点等,导致全球直接投资流向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从国内看,土地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导致中国吸收外资的竞争优势有所弱化。
张燕生认为,中国要素成本上升才是外资转移的主因。他说,产业资本总是选择成本最少的地方投资。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明显加快,以及欧美产业资产向外转移,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很大一部分是外销型的、成本驱动型的,另一方面说明随着我国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欧美会将其产业链条的分工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
除了成本上升外,中国经济“调结构”,吸引外资政策的导向也使得外商投资中国有所减少。如巴克莱亚洲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倡导的看重引进外资的质量甚于数量,也是导致FDI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预计将有更多FDI投向金融、物流、医疗、旅游、文化等服务业领域。
制造业需重塑比较优势
近年来,知名外企减少在华业务的情况屡屡出现。前述阿迪达斯关闭的苏州工厂,有市场消息称其将迁往劳动力更为低廉的东南亚。伊藤洋华堂的功能性内衣生产原本有95%在中国,而在2012年,该公司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有数据表明,与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最高的。成本优势的减弱,使得社会对外资撤离中国的担忧与日俱增。
梅新育认为,外商减少对中国的投资,真正因中国国内成本上升而撤离的是少数,更多的是因为海外投资者母国经济不佳所致。在他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产业等优势即使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也是很少有的,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的优势不可能赶超中国。
他认为,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并非完全是负面消息。“正是工资提升创造了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持续强劲扩张的前景,这一点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着眼内销市场的外商投资企业。”他说。
巴克莱发布的报告也表示,中长期来看,中国因为有良好的供应链,庞大的国内市场,经济多元化及其经济的规模,未来仍对境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张燕生反对中国比较优势“没有替代国”的说法。他说,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最大的变化,未来5年这类产业的趋势非常明显,中国低成本优势将告一段落。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优势不再,很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就业。所以,在劳动力价格不再便宜的时候,我国政府应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上下工夫,提高职工能力,提高劳工工业服务能力,扩大再就业渠道,改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生存环境。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今后可能会出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有优势、新的产业又接不上的情况,到时候经济问题可能是能不能保7的问题,而不是破8的问题。所以,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问题也是中国中长期通过调整和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张燕生说。
作者:郑晓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