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断臂求生能否渡过危机
2012年09月06日00: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来,海鸿集团和夏普深度合作出现波折,在日本引人注目,原因是海鸿是否向夏普伸出橄榄枝,成了夏普命运攸关的大问题。
夏普遇到了空前的危机,2011财年亏损3760亿日元,2012财年第一季度又出师不利,亏损1348亿日元,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8%,仅有4586亿日元,公司三大业务液晶平板电视、太阳能电池和音像通信器材全部收益下降,特别是液晶平板电视去年4月至6月销量为329万台,今年同期仅销售166万台,而且价格大打折扣。有利息负债达12520亿日元,股票价格一路下跌,每股从3月末的590日元下降到180日元左右,在日本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垃圾股。
夏普采取的办法是断臂求生,卖掉位于东京新宿区的总部办公大楼和千叶县美滨区的分部大楼,位于堺市的工厂用地和主要业务、大和H O U SE、先锋音响的持股也准备卖掉,本财年国内裁员5000人等。但日本媒体预计本财年仅裁员5000人还不够,有可能裁员到1万人。
夏普曾是世界电视巨头,到了现在这步谁也没有想到,主要原因是世界平板电视市场被韩国挤占,韩国平板电视品种多,质量也不差,而且价格便宜,夏普没法竞争。国内电视市场一落千丈,日本电子信息技术协会8月27日公布的数据表明,7月日本平板电视国内出货量同比减少84.7%,仅有41.1万台,创有统计以来单月最大降幅。
夏普危机自然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失误。首先经营产品过于单一。1998年就任夏普总裁的町田胜彦认为,在21世纪,所有的显像管电视都要变成液晶电视,因此集中经营资源生产液晶平板,2002年龟山液晶平板工厂开工,龟山模式成为最先进技术的象征,然而制作平板电视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只要组装零件就可以制作高质量产品,即使关键部件液晶平板只要引进制造设备,也可简单地大批量生产,质量基本上差别不大,因此,价格一再下滑。夏普没能适应环境变化,还在液晶平板领域死拼。2009年10月总投资1万亿日元、可生产世界最大液晶平板的堺工厂开工,片山干雄总裁当时骄傲地说,60英寸以上的液晶平板世界没有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液晶平板技术很快被韩国、台湾迎头赶上,堺生产的液晶滞销,产品大量积压,目前开工率4至7月仅为30%。事实证明,堺工厂投资规模太大,过于冒险。其次,日元持续升值,很多日本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大多向海外转移,而夏普动作太慢,主要在国内生产,这样对防止产业真空化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日元升值对夏普电视出口造成了致命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产品经营单一,决策错误,一旦失去技术优势对一个企业来说后果多么严重。
夏普危机影响巨大,因为日本企业的结构是很多中小企业依附于一个大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拥有独特制造技术的零件求得生存,夏普危机,与夏普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也断了生路。据日本商工调查公布的数据表明,在日本国内与夏普有直接合作关系的企业有2031家,从业人员达54万人以上,夏普生产缩小,承包企业没活干,从业人员的生计将成为很大的问题。
为了摆脱危机,夏普在积极争取银行融资的同时,力争与海鸿谈判取得成功,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夏普与海鸿今年3月达成协议,夏普向海鸿四家子公司定向发行股票,海鸿持夏普公司10%的股份,当时每股市场价格为590日元,现在降到180日元左右,夏普定向增发的股票价格下调到什么价位成了问题,另外,在下调股价的同时,夏普拟把位于中国和墨西哥的工厂出售给海鸿;而海鸿则认为出资不成问题,必须拥有经营权,逼夏普在经营权力方面做出让步。也许夏普为了争取海鸿注资,最终会做出让步,但失去技术优势的夏普靠什么重整旗鼓,仅靠注资能否真正渡过危机成了最大的问号。(何德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