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完善市场制度比暂停IPO更重要
2012年09月26日00:5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周俊生
就在A股市场距离2000点大关仅一步之遥时,A股IPO审核自8月以来近两个月的“空窗期”突然结束。9月24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公告,将于9月30日再度开会,审核北京和上海两家公司的IPO申请。
前一时期,证监会下属的主板、创业板两个发审委“打烊”,投资者普遍认为管理部门正在以放缓IPO进度的行动为低迷的市场减压。其实,证监会官员已多次公开表态,不会以停止IPO来救市。因此,长期“空窗期”只能是部分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但是,密集的IPO无疑会给股市行情带来压力。A股市场的IPO自3年前重启以来,至今共有893家公司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万亿元。在这3年来,A股市场的IPO摘得了全球第一的桂冠,但股市行情却居于全球主要市场的后位,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说明了失去控制的IPO对市场健康运行的戕害。当然,这是在向市场化转轨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监管部门在此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对IPO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调控,则市场可以少付出一些代价,这也正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不断有人呼吁监管部门放缓甚至暂停IPO的理由所在。
但是在所谓的“空窗期”内,尽管IPO审核停了下来,股市行情并没有好转,上证指数仍然下跌了近百点,说明IPO并不是拯救目前A股市场的对症良药。现在发审委以重启IPO审核的实际行动,向投资者昭示了市场管理部门已经不再以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的坚定态度。这种态度是正确的,市场在发展,不应该要求管理部门再像市场初创时期那样,动辄以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干预市场,否则,投资者永远不可能聪明起来,市场也永远不可能成熟。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既然股市行情如此低迷,那么IPO就会遇到困难,这就是“市场化”的逻辑。但是在最近这3年来,A股市场行情节节走低,IPO却一直红红火火,发行失败的公司虽然也出现过,但更多的公司却以高额超募来完成了融资,低迷的二级市场对其几乎没有影响。这种现象使证监会所提倡的“市场化”严重走样,也使本来应与二级市场水乳交融的IPO成了二级市场的“死对头”。究其原因,只能从整个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上寻找。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行股票、上市从来都是双刃剑。公司上市,除了给公司创造了一条便捷的融资通道以外,它还意味着公司所创造的利润必须与新进入的股东分享,意味着公司的一切都必须公开,意味着可能遭遇被人做空最终被迫退市等。
但是在A股市场上,由于制度设计的偏差,股市的大部分风险都是由普通投资者承担,公司对上市缺乏风险意识,即使退市也无需承担过多的赔偿责任。正是这种偏误造成了企业对IPO趋之若鹜。
因此,与其呼吁行政力量重拾“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市场,不如呼唤完善股市制度建设,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IPO和二级市场的和谐发展。只有当企业看到了IPO的风险,对IPO不再那么热衷,不再把IPO圈钱当作 “天上掉下的馅饼”,A股二级市场也就可以摆脱IPO的压力,甚至反过来给IPO制造压力,实现两者的互相作用,市场也就可以平稳发展了。从去年年底以来,市场管理部门推出了不少改革措施,显示其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对管理部门坚持不停止IPO就可以多一分理解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