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晓婧 ○编辑 张亦文
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遭遇实业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的困局,“不差钱”的上市公司开始为“闲置资金”寻找出路,纷纷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仅仅三季度以来,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规模就超过百亿。
理财热情高涨
上市公司大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规模的“闲置资金”正源源不断的流向理财市场,或购买理财产品,或委托理财,这一情况从去年至今,愈演愈烈。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时间,购买理财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算是“稀罕”事,08、09年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甚至不足10家。而这一情况在去年开始转变,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把手中沉淀的大把现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仅仅三季度以来,就有46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理财产品,涉及金额达到124亿元。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连续多次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如
洋河股份8月份发布两度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后,9月份再度公告购买理财产品,设计金额达到14亿元。
漫步者7月份公告购买理财产品后,9月份亦再度购买理财产品。此外,
新联电子在7、8、9三个月份三次公告购买理财产品,而
信邦制药更是在7、8、9三个月中四次公告购买理财产品。
据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最受上市公司青睐的理财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类型,该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具备低风险、本金有保障等特点,一般投资于
中国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产品。
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来看,大部分都投向了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最低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22%,最高的一款年华收益率为5%。
此外,还有少部分上市公司购买了收益率较高的信托产品,如
中信重工8月份以自有闲置资金共计3亿元向中信信托认购了2个信托产品,理财期限均为1至2年。其中,购买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5%,另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12%。
折射实业困境
在实体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实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而原材料和劳动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之下,不少上市公司经营利润率下滑,企业对于投资扩大生产的意愿不足,而银行理财产品恰好为闲置资金提供了一种投资渠道。”在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师看来,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多超过同期存款利率,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显然比闲置在活期账户上更划算。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资金投资于理财市场,这部分资金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之外循环,并没有流入实业领域扩大再生产,正说明实体经济的困难。“因为实业回报率下降,好的投资项目匮乏,上市公司才会在手中沉淀大把现金,只有通过理财等运作的方式,追逐相对稳定的收益。”
此外,上市公司通过融资和再融资拥有大量资金,也是上市公司涌入理财产品市场的一大原因。据悉,按照相关规定,上述资金并不能用于理财。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区分上市公司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究竟是募集资金还是自有资金。
而银行主动地向上市公司推广理财服务,也使得上市公司现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针对企业客户亦推出了不少创新理财产品,其中部分开放式的理财产品可让企业客户在现金管理中能够兼得流动性与相对高的收益。
作者:吴晓婧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