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颖桦 北京报道
虽然大盘在9月27日强势回升,但市场仍期待更多呵护的声音,其中上市公司选择适当的时间窗口,通过增持和回购股票稳定投资者信心,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而这些貌似由上市公司自发发起的行动中,其实包含了监管层的鼓励态度。9月27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日下午,证监会上市部负责人对记者指出,目前已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行政审批制约取消。而
中国南车与
中国建筑两大央企则对本报表态,目前公司股价被低估,期待进一步增持行为。
监管层多渠道鼓励“自救”
宝钢作为打响上市公司回购的第一股,曾经激起了市场的各方关注,而监管层的态度则是尊重公司意愿,不做任何干预,但也从行政许可上为其打开完全市场化的通道。
9月27日下午,证监会上市部负责人对记者指出,从上市部层面来说,原本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是一项行政许可,需要经历行政审批,但自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取消了一系列行政许可后,“关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在行政审批的制约上已经取消,这一行为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上述人士指出。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完全是公司自主的行为,是公司的决定。“从监管部门来讲,我们完全尊重公司的意愿,不做任何的干预,回购股份是其自主的行为。”上述负责人指出。
虽然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态度是市场化、不干预,但是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方面仍然期待监管层创造更多的条件。
中国建筑内部人士就对记者指出,“我们建议修改有关回购的规定,为公司回购股票创造条件。”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来看,回购是上市公司在股市表现黯淡之际最好的自救举措之一。然而以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后该回购股份可记入库存股,可在未来再度发行股票时使用。而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则只能选择注销,同时冲减股本。
这意味着,在A股市场回购股份的规定,可能会抵触到各家上市公司希望做大股本的愿望,使得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条件与动力不足。
在上市公司进行自救、维护股价稳定的各种举措中,相对于回购而言,增持则是更庞大的群体。
据证监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9月1日至26日,沪深两市共计60多家公司有股东增持本公司股票,增持股数合计3.34亿股,市值达16亿元。
而监管层也正在鼓励各家上市公司进行增持,维护股价稳定。一家有增持行为的央企就对记者指出,增持前与监管层进行过沟通。
而在近日举办的北京辖区上市公司2012年第四届董事监事培训班上,国资委产权局局长邓志雄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鼓励有条件的央企和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和回购股票。
此外,员工持股计划也将是上市公司进行自救、维护股价稳定的利器之一。目前,员工持股计划已经破题,8月6日,证监会发布相关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上市公司员工可以其个人应得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的一部分,自愿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委托给合格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参与该计划的股票锁定期为36个月,同时员工持股计划所涉公司股票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
员工持股计划除了对于上市公司员工激励与公司治理提升作用之外,在目前市场环境低迷、指数点位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法规正式推出,推动一批上市公司推出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无疑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身努力稳定市场信心的又一途径。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大型上市券商拟推动员工持股计划。但是,这一规划目前仍未正式出台,所以更多的上市公司仍在观望。
以此前有股票激励计划的中国建筑为例,其内部人士就对记者指出,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此前的股票激励计划是互补的。现在证监会《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还没有正式出台,待出台后,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近期还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监管层多渠道鼓励自救 央企扬言继续增持
南车:继续增持
虽然监管层已经从行政审批上大幅放宽,从表态上也积极鼓励,但无论是回购也好,增持也好,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的自主决策行为。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是否对维护股价责任、管理市值有所认识,是否有动力出手是这场自救行为的关键。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增持股份行为的央企,他们的表态是:公司股价被低估,未来还会继续增持。
以中国南车为例,6月份以来,A股跌破2100点,中国南车股价回落到4.5元/股以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南车集团从8月29日开始,在二级市场对中国南车进行了增持,并拟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增持不超过南车股份已发行总股份的2%。到目前为止,增持股份已超过280万股。
对此,中国南车内部人士就直言,中国南车的价值被低估。此举是为了维护中国南车的市场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
而据上述人士透露,后续南车集团将会按照承诺,根据南车股价的市场表现,在合规的增持窗口期内,择机通过证券二级市场,继续实施增持措施。
中国建筑也是央企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代表之一,事实上,中国建筑的股价保卫战开始得很早。
作为2009年A股最大IPO登陆资本市场之后,在2011年,在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紧缩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国建筑实现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5%以上。2012年上半年,在国有企业净利润下滑16%的情况下,中国建筑净利润达到72亿元,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
但与业绩成为对比的是中国建筑的股价低迷,在上市首日大涨了56%之后,中国建筑股价一路下跌,其在2010年2月迎来盘中破发,从最初的近8元到无力再上4.18元的发行价,最低曾在2012年1月31日跌至2.85元。
在这种情况下,早在2009年12月23日开始,中国建筑的大股东中建总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对中国建筑进行了一轮增持,增持数量4.29股,增持比例为1.43%。
2011年9月以来,中建总公司又对中国建筑进行了第二轮增持,增持数量2.48股,增持比例0.8%。数据显示,2012年9月当月A股市场净增持金额最高的是中国建筑。
“从这两轮增持额相加来看,中建总公司一共增持了中国建筑6.76亿股,占总股本的2.25%。应该讲,这一比例是不低的。”中国建筑内部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指出,增持的背景和原因有很多,归纳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值管理的需要。“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市值围绕其内在价值的波动并不剧烈;但在新兴市场中,市值与内在价值的背离现象较为普遍。当中国建筑估值低于其实际价值时,我们就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进行增持。”其指出,“二是对中国建筑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三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而事实上,这一增持力度的做出并不容易,由于中建总公司重组改制时,97%以上的资产都投入了中国建筑,中建总公司在满足上缴国务院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总公司必要的经费支出后,才做出了相关的安排。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增持中国建筑股票,维护中国建筑股价稳定,减少中国建筑股东因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上述人士指出。
然而,截至9月27日收盘,中国建筑报收3元/股,如今的市净率为0.97,不足一倍。
“中建总公司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如今中国建筑不到1倍PB的股价也不是真实价值的反映。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很期待中建总公司继续实施增持行动。”上述中国建筑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
作者:杨颖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