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以爱尔兰工人为主体的白人劳工是排华的主力,《排华法案》通过后,工会组织甚至以暴力屠杀方式排挤华工。但美国毕竟是法制国家,即使排华,也只能依法办事,绝不允许“民愤”的自由宣泄。为了保护华工,美国政府经常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以保护华人免受暴力攻击,以至于不惜开枪“镇压”自己的同胞。
1
在一个高度法制化的国家里,美国历史上的排华,与中国人解读历史后的映像,未必是吻合的。
历史上,美国的排华,在国家政策和立法方面,遭遇过强大的阻力。
加州发现金矿后,到美国淘金的外来劳工中,以爱尔兰与中国为最多。淘金者们最初是相安无事的。但随着表层金被开采殆尽,淘金逐渐深入地表之下,华工的“价廉物美”优势就充分显露出来,雇主们喜欢雇佣廉价并且安分的华工。在这场“工作机会”的争夺战中,以爱尔兰工人为主体的白人劳工,虽然在市场上不占优势,但他们大多数已经入籍美国,手中的选票能够在这个“民主社会”里转化为政治压力和经济效益。
虽然从华工身上获得了大量的税收,但加州政府最后在白人劳工的政治压力下屈服。州议会立法,向非美籍矿工征收高额“执照税”,州最高法院也判定,华人无权在法庭上对涉及白人的案件作证,这等于剥夺了华工的法律自卫权。
华工们被迫离开矿区,进入别的行业,在受到了企业主热烈欢迎的同时,也激发了业内其他劳工的嫉妒和仇恨。劳工阶层的对抗行为,并未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热火朝天的美国铁路网可以吸纳大量华工。《蒲安臣条约》签订后,每年都有上万名华工获准进入美国,大多数都投身铁路工地。
华工的价廉物美,赢得了美国企业主阶层的广泛欢迎,企业主们成为日后对抗排华法案的中坚力量。但是,华工的廉价也拉低了劳工阶层的工资,美国劳工组织认为这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对美国穷人产生了巨大压力。
1870年,美国“横贯大陆铁路”修建完毕,被《蒲安臣条约》带入美国的大量华工,开始成为美国“阶级斗争”的第一靶子。
围绕着华工问题,美国的社会分化和阶级对抗日益尖锐,并最终以最美国式的方式,体现到了法律斗争上。加州议会通过了州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公司不得雇佣中国人或蒙古人。但这一条款,很快被联邦巡回法院判定违宪。美国最高法院最后认定,各地议会的任何排华立法,都违反美国宪法中对“正当程序”的要求以及“平等法律保护”原则,也违背了民权法案禁止歧视任何人的规定,同时,也触犯了中美条约中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并直接挑战了《蒲安臣条约》中“自由移民”的规定。
1879年,在排华势力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十五旅客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抵达美国的船只,每次所载的中国旅客不得超过15 名,如有违反,将对船主处以每一超额乘客100 美元的罚款以及6个月的监禁。大清政府对这一法案高度重视,向白宫提交了严重抗议。白宫也认为此法案不利于美中贸易及美中关系,最终,时任总统海斯以违反美国宪法和《蒲安臣条约》为由否决了此项法案。
尽管美国未能立即通过排华法案,但各地的排华事件却越演越烈。政治是一种妥协的游戏,而在美国式的体制内,更是如此。对排华势力硬顶,既不符合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不符合美国总统在国内政治格局中的利益。海斯总统所能做的,就是设法通过外交努力,获得中国的谅解与支持,以修改《蒲安臣条约》的方式,部分满足排华势力的要求。
海斯总统提名密执安大学前校长安吉尔出任访华特使,与中国讨论《蒲安臣条约》的修改事宜,双方最终于1880 年11 月17日签订了条约,史称《安吉尔条约》。中国政府做出重大让步,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移民进行规范、限制或暂缓引进,但不可绝对禁止。这一条约实际上也为美国立法排华扫清了道路。
经过两年多的政治博弈,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并最终通过了两院的表决。李鸿章闻讯,立即派遣郑藻如到美国,提交抗议,认为这一法案违背了《安吉尔条约》。美国国内的“反排华”势力,也积极游说总统亚瑟。在多方压力下,亚瑟总统行使了否决权。
经过一系列的幕后折冲,排华势力同意缩短法案的有效期,从20年改为10年,亚瑟总统随即签署,这份名为《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案》于1882年5月6日正式生效。
2
《排华法案》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潘多拉盒子,针对华工的暴力行为,似乎被注入了兴奋剂,日益严重。
1885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Rock Springs)煤矿,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
华工是从1875年起进入石泉煤矿的,与别的地方不同,在这里,华工与本地矿工同工同酬,并没有以“低价”抢夺白人的饭碗。但是,随着石泉煤矿产量的降低,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人的整体薪酬水平下降,白人们便将愤怒转移到了华工身上。
1883年,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人组织“劳工骑士团”开始在石泉矿区大力发展,不少白人都加入了这一“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但是本分的华工们“觉悟”太低,居然无人入会。“劳工骑士团”组织罢工,华工们拒绝参加,资方自然大喜,用华人顶替了那些罢工者,照常生产,这显然令“劳工骑士团”的诉求泡汤。因此,“劳工骑士团”将驱逐华工作为取得针对资产阶级斗争胜利的基本前提。
机会很快就来了。1885 年9 月2 日上午,两名白人矿工怀特蒙和简金斯来到六号矿坑,发现自己的矿位被同矿坑的2名华工占据了。这个矿坑共有4个矿位,分配给他们4人。这本是很正常的小纠纷,4人争吵之后,2名华工被痛打一顿,送回住所疗伤。
毫发无损的2名白人,却也返回住所,高呼“白种人集合”。下午2点,150多名白人聚集起来,其中半数携带枪支,包围了唐人街,不由分说就开始烧杀抢掠。华工们四散奔逃,最后,有28人被杀、15人重伤,财产损失高达14. 7 万美元,震惊全美国。
这是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暴行,警方随即逮捕了16名嫌疑人,但因为华人不能出庭作证,最后,16人全部无罪释放。
随后,在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劳工骑士团”说服政府,限令华人在限期内离开。经过严密的计划,驱逐行动在11月3日开始,所有的华人被武装人员押解到码头,然后送往远处的火车站,他们的财产被剥夺,损失高达10万美元,其情形与日后纳粹分子掠夺犹太人极为相似。
3
事实上,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对华工的保护,甚至动用了军警,为华工提供武装保护。
1885 年9 月,“劳工骑士团”在西雅图连续举行反华集会和示威游行,并要求所有华人必须在11月1日前离开。限期过后,只有150多余华人离开。
西雅图政府下令,民团进入武装戒备,联邦政府也派遣正规军赶来,准备镇压“劳工骑士团”的任何骚乱,联邦法庭则逮捕了“劳工骑士团”设立的专门组织驱逐华工行动的“十五人委员会”。但他们获释之后,继续活动,于次年2月7日再度向华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华工们乘坐下午1点的“太平洋皇后”号轮船离开。
在“劳工骑士团”武装押解华人们到达码头后,西雅图警方予以阻止,法院随后向华工们颁发人身保护令,并派遣民团对华工进行武装保护。次日,当民团护卫着华工们返回唐人街时,遭到暴徒攻击,民团开枪还击,打死2人,局势恶化。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立即宣布戒严,数日后,美国总统克利夫南宣布西雅图进入紧急状态,随后调派军队入驻。在军队的保护下,华工们最后还是被全部转移。
即使在《排华法案》下,华工问题依然是美国历届政府的烫手山芋。一方面,在美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下,政府不得不屈从于手握选票的排华势力,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发展也的确离不开华工,更离不开庞大的中国市场。
而且,美国毕竟是法制国家,即使排华,也只能依法办事,绝不允许“民愤”自由地宣泄。因此,在整个排华历史中,美国政府经常动用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以保护华人免受暴力攻击。吊诡的是,这一事实常被当时的美国民族主义者及日后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们所忽略。
(作者系太平绅士、历史研究者。本文系“《穿越美利坚》”之二十五。)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