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出路在于探索“商业模式”
2012年09月29日01: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高翔 发自杭州
《每日经济新闻》于9月11日曾经刊文《担保公司整顿样本:湖州融资性担保淘汰四成,呼吁开启放贷》,对湖州担保行业的洗牌和整顿进行了详细报道。按照湖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的说法,“由于担保行业正面临着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的大洗牌,一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担保企业纷纷倒闭或歇业,转型成为担保公司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
担保公司该如何转型?在担保公司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中,政府应如何定位?温州金改,给担保公司带来了哪些契机?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卢绍基。
在浙担保公司平均放大不到3倍
NBD:据我们了解,一些浙江地区的民营担保公司盈利困难,收入无法覆盖日常开支。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
卢绍基:从我行业协会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担保公司平均收取的费率在2%左右。而担保公司的客户又是由于抵押物不足,被银行筛选下来的,信用度不高,因此2%的收益无法覆盖风险。按照往常经验,一家担保公司,担保放大倍数5倍,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但实际情况是,浙江省有600余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约400亿元,一年的担保量在1100亿元上下,平均放大倍数不到3倍,并未达到盈亏平衡点。
NBD:而在另一端,银行近年来却获益颇丰。担保公司有无与银行共享收益的机会呢?
卢绍基: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后,部分银行提高了与担保公司的合作门槛,更有甚者对担保公司存在所有制的歧视。如某国有大行规定,与担保公司合作时,对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合作授信规模可以达到注册资本的5倍,而民营担保公司只能放大到3倍。另一家国有大行曾规定,只与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地市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而银监会也是站在避免银行风险的立场,来对担保公司实施监管。
NBD: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部分担保公司存在超出经营范围违规操作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卢绍基:由于担保费率过低,无法覆盖风险,同时银行的合作门槛又较高,因此担保公司无法做大业务量,难以盈利。同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的80%须存在银行作为保证金,只能获得定期存款甚至活期存款的收益。因此部分担保公司铤而走险,打起了擦边球。而打擦边球就会有违规行为的发生。
关键在“商业模式”
NBD:在您来看,化解担保公司困境的关键是什么?
卢绍基:关键问题在于“商业模式”。担保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环境,要摸索出一条做强做大的路径。而政府的职责在于顺应这种商业模式,为本身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担保业务提供政策扶持,并为其正名。
NBD:从现有情况看,哪些商业模式是走得通的?
卢绍基:在浙江,担保公司做得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专心致志、干干净净做担保业务。比如某民营担保公司,放大倍数达到8倍,形成了规模效应,资本回报率达15%,为股东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另一种是将担保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实现多元化综合经营。同时股东们再另外成立小贷公司、投资公司等,为一些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所谓“发现成长,培育成长,最后享受成长的结果”。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担保业务本身不赚钱,但“功夫在诗外”。
NBD:担保公司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后,政府的职责何在?
卢绍基:对于政府来说,就应该顺应这种商业模式。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担保公司身份。目前,担保公司属于金融机构还是普通中介机构,并未明确。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影响执法,不利于担保公司发展。其次,适当地给予财政补贴。不过,财政补贴只能给到温度和热度,无法解决长远发展模式的问题。最根本的,是顺应担保公司的商业模式,而非一味地严厉监管。
NBD:华鼎、中担事件被曝光后,担保公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部分担保公司也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您如何评价?
卢绍基:我相信华鼎、中担只是个案,并非主流,不宜将担保公司一棍子打死。只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担保公司就有存在的合理性。
解决互保危机,应正视担保公司作用
NBD:湖州市公安局在经办了一系列涉担保公司案件后,曾提出建议,认为应重新审视担保公司的放贷行为,建议有关部门放开对在保企业短期过桥贷款和委托贷款,您如何看待?
卢绍基:我完全同意。我建议政府出台文件,明确担保公司可以开展对在保企业短期过桥贷款(期限不超过1个月、利率不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和委托贷款等业务。
NBD:目前,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和行政审批,是各省指定一个部门。这就造成在不同省份,担保公司面对不同的监管部门的局面。您认为该监管模式对担保公司有何影响?
卢绍基:的确,目前不同省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不同的监管和审批部门,比如浙江省是由中小企业局进行监管,而一些省份是金融办,还有两个省份是财政厅。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担保公司面临不同的监管环境,面临不同的宽严尺度。中小企业局将担保公司视如己出,寓发展于监管之中,而金融办则监管起来相对较严。举个例子,江苏有800多家担保公司,浙江有600多家。而广东同样也是经济大省,由金融办负责监管,只有300余家。
NBD:温州金改,对于浙江境内的担保公司意味着什么?
卢绍基:我认为担保公司要抓住金改的契机。首先,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担保公司更能发挥自身作用。另外,温州金改需要解决的就是“两多两难”问题(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而担保公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载体。不过,在金改的十二条任务中,并没有专门论及担保公司的条文,我认为是一个遗憾。
NBD:目前浙江地区中大型企业的互保危机仍未结束,债务如喉中鱼刺,不拔不行。担保公司在解决这场危机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卢绍基:我认为一些大中型企业由于互保而发生债务危机,恰恰是当时没有重视担保公司的作用所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再支付2个点的保费,转而找另一家企业进行互保,并自以为不会发生风险。互保模式的弊端是,企业一旦出险,危机很容易蔓延开来。所以,是时候正视担保公司所发挥的作用了。
作者:高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