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如火如荼,第一大股东却突然原始价贱卖股份,弃之而去;而新加盟的高管竟能以1元/股的价格获得股权。即将登陆创业板的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究竟演绎着怎样的袖里乾坤术?
大股东突被“清理门户”
浩丰创源从事的生意有些特别,这家成立时间近七年的私营企业,主要向银行、保险、制造、商业流通等行业,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营销信息化解决方案。成立之初,刘明、孙成文等9名自然人共同拿出1000万元作为出资。刘明是第一大股东,持股30.26%;二股东孙成文持股14.45%。
几轮股权转让后,浩丰创源变身浩丰有限,截至2008年12月,刘、孙二人出资比例分别为27.62%和25.27%。
浩丰有限的成绩不俗,被认定为北京市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年免征优惠。2008年12月,该公司又被审核登记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009年至2011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就在企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刘明却突然退出公司。2008年12月12日,刘明将所持浩丰有限的出资276.17万元分成不等的四份,转让给李卫东、李晓焕、张召辉、李惠波。定价依据为1元/单位出资。
《金证券》了解到,公司对股权转让的解释是:刘明和孙成文经营理念、战略发展方向产生了根本性意见分歧,孙成文认为公司业务发展重点应当是行业内知名客户,以大订单为公司发展主要方向,应当适当放弃业务不稳定、项目回款难的小客户。
员工工资离奇“下坠”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刘明,为何会选择“惨淡收场”?
至于超低定价,按照公司的说法,源于刘明与其他股东经营理念不同而离职,并计划继续从事类似业务,其他股东不愿支付更高价格收购其股权;在当时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的业绩表现一般,发展前景不明朗。
不过,在2008年7月的一次股权转让当中,原股东王建军和李军从公司离职,单位出资的转让价分别为3.2元和3.24元。同样的股权,为何半年时间转让价相差这么多?
《金证券》致电公司证券部,一位男性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董秘目前不在,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记者通过电邮方式将上述疑问发给董秘杨志炯,不过,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而深圳一家知名券商保荐人向《金证券》记者指出,“股权转让价格只要符合双方意愿就可以了,如果转让价和公允价值存在差距需说明。股东之间低价转股,可能是出于避税考虑,私下再以其他方式对退出方作出补偿。”
稀奇的事情不仅一件,浩丰创源员工的收入也是疑窦丛生。
《金证券》了解到,浩丰创源2009年-2011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82.13万元、866.53万元和889.46万元,同期员工总人数分别是79、82、110人。员工人数攀升,但工资总额却处于停滞,员工平均收入明显呈下降趋势。
要知道,此间公司的营收从1.06亿大幅度增长到1.64亿,净利润则出现了1461万元、2678万元和3814万元的三级跳。
股权贱卖意欲何为
南京财经大学一位财务专家向《金证券》记者指出,“如果公司人工成本异常,明显过低,很可能是公司通过其他方式对员工做经济补偿,但不会反映在人工成本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压低人工成本以达到调高利润的目标。”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2009年1月,浩丰创源原股东向公司部分员工进行股权转让,定价依据为1元/单位出资。具体为,李卫东将所持浩丰有限出资45.17万元、31万元分别转让给谭宏源、刘悦;李晓焕将所持出资49万元、48万元、3万元分别转让给张明哲、杨志炯、刘悦;张召辉将所持出资45万元、25万元分别转让给舒振瑞、姜玲;李惠波将所持出资20万元、10万元分别转让给姜玲、刘悦。
值得一提的是,李卫东、李晓焕、张召辉、李惠波四人的转让数量正好是一个月前,即2008年12月从刘明手中接过的股份数量。浩丰创源称,定价偏低的原因为,激励现有核心员工、吸引高端人才。
“股权激励本身就是一种变相支付,企业通过股权支付来代替现金支付。”那位财务专家直言。
《金证券》发现,上述获得股权的高管中,副总张明哲、杨志炯2011年从公司领取的年薪分别为14.88万元和13.68万元,该收入在北京上市公司高管中属中下水平。不过,两人所持股权却有望获得巨额收益。
2011年,浩丰创源实现每股收益1.24元,参照创业板目前平均35倍的发行市盈率计算,该股发行价有望达到32.55元/股。届时,张明哲、杨志炯两位高管所持股票市值将达到6015.24万元和5720.34万元。2010年3月,浩丰创源改制后,张明哲、杨志炯所持股权数量增至184.80万股和175.74万股。
如此煞费苦心地贱卖股权,浩丰创源真正的动机是什么?作为创业板准“新丁”,公司真实的财务面孔究竟是个什么样?《金证券》将继续关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