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时尚的美眉,手持一杯星巴克咖啡,背着COACH的包包,时不时拿出iPhone发个微博,这是在上海街头常见的一幕。而这群最具消费力的年轻女性也代表了上海百货市场的走向年轻时尚百货当道,老字号与其他外来本土品牌难以立足。
小资情结催生时尚经济与其他城市相同的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上海依旧是某几个百货品牌占据市场,其他外来区域本土百货品牌难以抢占市场。不同的是,在上海市场当道的几大百货品牌并非全部原产自上海本地,更多的是带有外资或中国港台色彩,比如百盛百货、久光百货、
太平洋百货等。“这与主力消费群体有关,比如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接受国际化事物的城市,"舶来品"大多受欢迎,所以与国际接轨的时尚百货会受到追捧,太平洋、百盛、久光、伊势丹等具有中国港台资本或外资成分的百货,在货品的引进、管理等方面都比较符合上海小资型白领的喜好,故而能迎合上海主力消费群口味。”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认为。由香港利福国际集团下属香港崇光百货有限公司与
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的上海久光百货,于2004年9月在上海开业,该项目主打高端时尚服饰,尤其以日系商品为特色,在地下一层,久光还特设了日系进口超市和餐饮,吸引了众多附近高级写字楼的白领客源。同时,久光还打造了一系列独有品牌,将日益讲究个性化消费的上海小资们揽入店内。国际化特色商品经营的效果非常显著,根据上海九百(600838.SH)的财报,仅经过3年经营,久光百货就进入盈利期,由于看好久光百货业绩,上海九百增持久光百货股权至30%,按照久光百货每年至少约1亿元的净利润计算,每年能为上海九百贡献利润3000万元左右。目前,久光百货每年还有超过30%的利润增长,上海九百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久光百货上半年净利润已达1亿元。除了在商品上下功夫,讲究精细化管理和购物体验也是这些小资型百货商们在上海占领市场的要诀。“现在的购物越来越讲究体验和一站式综合服务,所以在上海经营百货店不仅是出售商品,还要在无形的空间、服务上做文章。”太平洋百货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朱黎敏告诉记者,位于上海
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门店曾一度停业3个月,以损失营业额约2.8亿元、耗资约1亿元的代价进行改建,置换约30%的新品牌,并使商场动线设计更科学。同时还破天荒地在百货店内引入餐饮,以完善一站式购物体验并延长顾客停留时间。“改建后,门店营业额有明显提升。”朱黎敏说。
老字号落寞 相较年轻时尚百货在上海滩的风生水起,上海本地老字号百货却逐渐落寞,上海以前有响当当的“十二大号码店”,即一百、二百……如今却只剩5家,即一百、六百、永安(十百)、二百永新和上海九百,上海九百主要依靠合资经营的久光百货获利,并非主打“九百”品牌。真正还打着号码店老品牌的仅有一百、二百和六百。然而,就在近期,百联麾下的第一百货悄然关闭了上海淮海路店。而同样位于淮海路的二百永新也计划在今年年底左右关门。“老字号的第一个通病就是面积,这些老牌百货店在上世纪80年代很受欢迎,当时的市场竞争还没有那么厉害,客人对空间要求不高,可如今小资们需要的是具有时尚感、空间够大且有年轻化品牌的百货。这些在老字号百货内基本很难提供,比如已关闭的淮海路一百店,其面积过小,现在的百货店至少要1万~2万平方米以上,数千平方米的物业会在空间上给人狭窄感,动线设计也难以激发消费兴趣。同样的问题在上海六百也存在,尽管其位于上海徐家汇这一黄金地带,人流不少,但发生消费的概率低于其附近的太平洋百货。这也是时尚百货不惜血本改进空间和服务后战胜老字号同业的关键点。”廉波分析,第二大通病是招商,虽然老字号百货店内也有些许时尚品牌,可总体而言,较为老化或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居多,这难以吸引主力消费群体。同样的招商难题也发生在外来区域本土百货商身上,最典型的案例当属金鹰百货,在南京称霸的金鹰百货数年来在上海市场都“抬不起头”,走进店内,总有一种定位不清晰的感觉,背后其实是金鹰百货在上海招商不利,一些热销品牌未入店内,于是只能“混搭”品牌。3年前,金鹰百货停业整顿并将品牌“大换血”,甚至牺牲租金招来GUCCI,给予最佳“广告位”铺位,旨在拉动金鹰整体销售,但客流依旧不多。“外来区域本土百货在上海市场还有选址问题,比如金鹰百货尽管处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且位于上海知名的梅龙镇、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附近,但却没有拿到一流沿街位置,而是位于凹陷地带,就差这几步路,客流就难以集中。”廉波分析。
作者:乐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