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南溪,眼前的变化让曹光华一时回不过神:文明门外,长江水不再裹着垃圾咆哮东去,城南江边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堤、江边青石板路环城而去……
“一嶺削不成,烟中隔水横。一琴时自鼓,松风流其声。成连海上奏,嵇散曲中情。公余一坐对,月明幽兴生。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站在文明门城楼远眺,江对岸的一片绿洲似一把古琴,江蔼浸润的青松竹林苍翠伴着阵阵清风摇曳,这正是当年读书时曹光华脑海中“琴山松风”的图景。
一声声汽笛从城楼外不远处的码头传来,一艘艘渡船在江面往来,水影霞光间,曹光华恍惚间仿佛看到,清初曹家祖辈为躲避战乱从鄂水一路沿着长江溯流而上,落户南溪生根;20世纪初祖辈走出夔门,出川留学、抗战;19岁时的自己,乘着客船离开南溪沿着长江的源头奔流而下,奔向上海求学、工作。在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记忆中,矗立在长江边的这道城楼犹如一位百岁老人,不仅见证了曹氏家族的人事更迭,更记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文明门扼长江之险要,保文运之昌隆,它犹如南溪人的生命之门。从南溪城建造的那一天起,文明门虽未曾显名,但如同一位老人见证着南溪城的兴衰荣辱。
历史上,南溪自古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僰人聚集地,从南朝梁武帝时开始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座因水而生、由水而兴的城市位于长江上游,滔滔奔腾的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县境,默默地滋润着这里的千里沃土,养育着勤劳智慧的万千子民。
文明门城楼位于南溪城区最南端,背街临江,地势险要。长江从文明门前奔腾流过。文明门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城楼矗立在6米多高的石城墙上,整座城门通高17 .35、厚7 .5米,门额上有知县邵兆禄于1807年书写的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文明门”,城楼外有62级石质台阶与码头相连。这里既是县城的南大门,也是曾经的军事要地。
“文明门是长江沿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城楼城墙,其名出自《易经》,取"昭临天下,教化天下"之意。”说起文明门历史,对南溪地方史颇有研究的“老南溪人”涂安华滔滔不绝。
文明门是南溪人的生命之门,数百年来如同卫士一般,一直守护着城内百姓的一方平安。据史料记载,南溪地处宜宾、泸州、自贡川南三市“品”字形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在南溪1400多年的建城史中,战乱不断,文明门如港湾,庇护着饱受战乱的百姓。
为防御敌人入侵、平定江面匪盗、抵御长江洪水冲淹,修城垣筑城楼就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防御工事。南溪自北宋修建土城墙以来,其城墙在烽烟战火中不断加高、加深,并增筑了大小炮台。到明末清初,地方官员开始在城墙上修筑城楼,建造了以文明门为主城门的九座城门,现如今仍有三座城门依然矗立。
城楼城门在现实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从《南溪县志》的零星记录中窥见一斑: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南溪江水暴涨,淹坏官署民舍,土城墙亦遭损坏。自明天顺年间,当地政府以石头筑城、加高城墙后,至清朝康熙二十三年的200多年间,南溪虽也遭受长江洪泛,但已鲜见“大水入城,淹没民舍”的记载。
涂安华说,听老辈人讲,这九道城门中有一道最低、最小的门叫石洞门,它在军事上有特殊的作用,全城一旦被水围困,就能就近取河水,不会因城内缺水被攻破城池。“这九道城门其实寄托了南溪子民对和平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方的平安,促进了南溪百姓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南溪沿江两岸坝地,属于冲积土壤,土地肥沃,盛产水稻、高粱、小麦、玉米,长江中鱼类颇多,民殷富而乐业。
南溪不仅是“鱼米之乡”,更是“白酒之乡”。“史有南溪便有酒”,古时南溪有谚曰:“一滴香三省(云、贵、川),一杯醉两年”。史载僰人“有仁道”,属“夷中最仁”,还是白酒的创始人。南溪人作为僰人后裔,传承了酿酒技术,制作的烧酒盛名波及宜宾、重庆沿江一带,销往省内外多地。一千多年前,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夜晚,唐朝诗人韦庄游至南溪涪溪口,在打鱼船上借宿,好客的渔家为其烹鱼煮酒,诗人意兴大发,赋诗饮酒,乐不思返。
从中国版图上来看,古城南溪虽蜷缩在中国西南一隅,但它始终与城门外的世界文明息息相通。淳朴的南溪人懂得“宁缺碗中菜,不亏下一代”的道理,历朝历代政府、百姓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源远流长。
自汉代韩子方在南溪县授业讲经,僰道人张贞等曾“去家三十里,受《易》于韩子方”以来,地方官吏、富商名流热心教育,修书院、建私塾、办义学。清道光年间,全县城乡办义馆25所,对寒门学子不收学费,还赠送书籍文具。开明的办学之风,孕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宋时,当地产生了3名进士;明清有进士30名、举人105名。对这个当时人口仅数万的小城而言,这段显赫的教育历史至今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
南溪具有兼容并包精神,文明门向明清入川移民敞开怀抱,移民入川后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组成一支生力军,为当地人口繁衍、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末清初,南溪迎来了其历史上最黑暗、惨淡的一页。朝代更迭之际,战乱四起,四川成为各种军事实力争夺之地,加之自然灾害、瘟疫,巴蜀大地人口锐减,荒无人烟,“糜有孑遗”。
据《南溪县志》记载,康熙三年(1664年)南溪县城内仅有7户居民,人皆徙散,百里无烟。南溪知县王大骐就任时,“邑荒废者十数年,徒为狐兔之场,虎狼之窟。目击凋残,心焉凄恻”。
刚建立的清王朝为安邦定国,采取了“移民垦荒”之举,政府鼓励因战乱和灾荒外逃居民返乡,并大力接纳移民入县。从十余个省移民入川,以湖南、湖北移民最多,史称“湖广填四川”。从清初至乾隆二十四年,南溪人口规模在大举移民中逐年增加,至建国前年全县人口近25万人。
(下转第六版)
南溪赋
徐康
悠悠兮南广建制,始于梁武。茫茫兮南溪设县,起自仙源。奋戎旧址兮,史耶恒久;隋唐治所兮,时耶渺远。
融四季之变幻,惠风骀荡;集八景之雄奇,朗月婵娟。濯缨崖巉岩耸翠,龙透洞别有洞天,瀛洲阁风叶婆娑,映南塔高矗云端。香盈尘世中坝岛,艳绝天下红岩山。
文明门、望瀛门,展旷代之风采;广福门、锦江门,亮古邑之景点。巍巍乎南溪!万里长江第一县;皇皇乎南溪!青史一千四百年。
烽火硝烟,历连年之战乱;翰墨书香,述史事之渊源。唐蒙“僰道”通驿途,朱棣“留宾”传诗篇。唐有李涉,相望依依别南溪,如云亦如雁;宋有苏轼,酌酒频频酬雪夜,似佛亦似仙。岑参吟《龙腾别业》,竹径兰樽兴无尽;韦庄赋《夜雪泛舟》,酒家渔舍趣盎然。韩子方,
首开教化勳业著;包弼臣,人称“字妖”美名传“刘门四儒”,犯颜进谏披肝胆;“阚氏三杰”,苦学求仕持谨严。侯良柱镇蜀统大军,雷尔卿捐俸建书院。明代奇才杨升庵,曾游历此地,孜孜兮智拟佳联;清朝巨擘段玉裁,注《说文解字》,矻矻兮笔耕砚田。郭伯和首创“平民社”,钟致和精撰《玉屑潭》。
革命先驱孙炳文,兹壤生焉,捐躯龙华酬夙愿;中共女杰阚思颖,斯城长也,投身长征献华年。朱德紧随蔡锷将军,讨伐袁世凯称帝,威震川滇;刘鼎跟定恩来周公,解决“双十二”事变,功垂西安。长夜鏖战急,烈士捐躯迎赤帜;解放炮声隆,江城旧貌换新颜。
六十余载,人民当家做主人;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谱鸿篇。声闻哈号奏新调,江掀大浪助征帆。依江傍水称“水城”,尽善尽美曰“上善”。功建马耳湖,绩垒云台山。
史有南溪便有酒,城市名片豆腐干。工业园区,现代贸易,西部食品,川南休闲。白鹅羽衣胜雪,绿坪新妆似毯。校园滋兰树蕙,学子春诵夏弦。
巷穿城,水融街,门临江,楼重院。碑刻镌青史,雕塑留画卷。古渡通荆楚,城楼览江天。宜居宜业宜游,美城美水美山。南来北往,黄金码头高速路;西拓东移,沿江新址大景观。
伟哉南溪!千年文明古城;壮哉南溪!万载享誉蜀川。
封面文章由本报记者吴晓颖、孙琨、南溪区委宣传部周仁树采写,本期图片均由罗平、张璐提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