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金融业金字塔尖的保荐代表人(“保代”)正在跌落“凡尘”,“金领”光环日渐黯淡。
随着IPO节奏放缓,券商投行业务步入寒冬,保代的高昂薪酬令许多投行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包括
中信证券(600030)在内的少数券商已取消保代津贴,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家券商投行目前正酝酿取消或降低保代津贴,最快明年一月就会实施,一些投行将通过末位淘汰的方式裁掉“闲置”保代。业内人士认为,投行业务大变局已经开始,保代过剩时代来临,一直上涨的保代薪酬迎来拐点,未来保代群体将迎来真正的优胜劣汰。
多券商酝酿降低固定薪酬 保代津贴首当其冲 作为行业标杆的中信证券不久前率先打响了取消保代津贴的“第一枪”,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保代津贴早就该降了,我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情,中信证券这次给大家开了个好头,明年肯定不少券商会跟进。”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IPO业务放缓,今年部门业务收入大幅缩水,但人力成本一点没降,尤其是动辄百万的保代薪酬,令公司投行业务今年亏损几成定局。
“这应该是早晚的事,大家都快撑不下去了,保代固定薪酬下降而激励薪酬上升将是大势所趋。”一家业务领先的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透露,尽管公司目前还在观望,但如果明年有更多券商采取行动的话,公司随时准备取消保代津贴,手头没有项目的保代首当其冲,有项目的保代仍能领取一定的项目津贴。
目前保代的薪酬主要分为两大块,固定薪酬与激励薪酬。前者包括基本工资和保代津贴、转会费,后者则包括项目提成和签字费。目前大部分券商以基本工资加保代津贴的方式向保代发放固定薪酬,一小部分券商对跳槽过来的保代还提供50万-100万元不等的转会费。
某专业人力资源公司调研显示,极少数保代能拿到500万元以上年薪,大部分保代的薪酬集中在260万元到270万元之间,保代的固定薪酬通常在100万-150万元之间,而其中每月发放的保代津贴在2万-6万元之间。
随着IPO发行节奏放缓和超募盛宴的结束,高企的保代固定薪酬正成为制约许多券商投行盈利的刚性成本压力。以一家保代人数在40人左右的中型券商投行为例,每年仅支付给保代的固定薪酬就高达6000万元,再加上支付给其他投行从业人员的薪酬和日常营运费用,每年的营运成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投行的主要盈利来源IPO承销和保荐费用普遍下降。Wind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券商IPO承销总规模仅为990.69亿元,同比下降56.86%;在76家有保荐承销资格的券商中,仅有39家在今年前三季度分到了IPO“蛋糕”,37家券商在IPO业务上颗粒无收。在参与IPO承销的39家券商中,仅有12家承销和保荐费收入超过9000万元,一大半券商仅承销1-2个项目,承销和保荐费收入低于6000万元。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单靠IPO收入,一半左右的券商投行业务今年将面临亏损。行业的冬天令许多券商不得不开源节流,中金公司近期已启动对投行部门的裁员,还有一些券商将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变相裁员,一些多年不做项目的“闲置”保代是主要裁员对象。用一位投行老总的话来说,券商投行也到了“该淘汰落后产能的时候”了。
过剩时代来临“花瓶保代”钱包“最受伤” 除了投行业务收入下降外,保代人数的大增也是造成保代资格“贬值”的主要原因。保荐人制度从2004年初开始实施,每个股权融资项目必须由两名保代签字,每名保代最多只能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一家在审企业。由于一年仅举办一次的保荐代表人考试通过率很低,保荐代表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稀缺状态。不过,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新规,明确实施“2+2”模式,允许每名保代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两家在审企业,这也意味着每个保代可在同一时间签字的IPO项目多至4家。这一新规相当于让保代的人数瞬间翻倍,也使保代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证监会网站显示,截至10月30日,已完成注册的保代共有2241名,可以最多满足8964个IPO项目的发行,而目前在审的项目不到900个,即使算上未来一年内可能上报的储备项目(200-400个),目前的保代人数也已经出现过剩,这还不包括1000多名准保代。资深金融猎头老周估计,目前可能有一半左右的保代处于“闲置”状态,“他们的薪酬可能最受影响,尤其是一些装点门面的"花瓶保代"。”
所谓“花瓶保代”,是指一些常年不做项目、躺在保代资格上“睡大觉”的保代,多供职于保荐水平较为落后、项目储备严重不足的小券商中,也有一些供职于“大锅饭”风格严重的大中型券商。按照相关规定,证券公司要申请保荐机构资格,必须符合“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不少于4人”这一条件。因此,一些小券商为了保住保荐资格,常年高薪“供养”着一定数量的“花瓶保代”。
“虽然这些保代水平不高,但凭着一个保代资格前几年一直跳来跳去,享受着高薪和转会费。”老周透露,有的根本没有在公司上班,只是保荐资格挂在公司名下,也能坐享百万年薪。以前他曾帮不少小券商招聘过此类保代,不过近期以来他明显感觉到券商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了,“花瓶保代”的市场迅速萎缩,转会费不断缩水。“不光得是保代,还得有项目承揽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券商普遍要求保代能带着项目过来,没有项目的很难办。”他预计,一年一次的保代考试很可能从明年起调整为一年多次,通过率也会逐渐提高,未来的保代资格可能会像证券人员从业资格一样仅仅成为一种从业资格,由于制度造成的考试溢价将彻底消失。
优胜劣汰将不断上演 项目资源备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保代数量的过剩并不代表投行人才的过剩。在投行业务面临转型的行业拐点之际,拥有丰富项目资源、业务能力优秀的复合型投行人员仍是各家券商追捧的“香饽饽”。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公司目前已经不再招聘普通保代,但对于项目资源丰富、业务能力优秀的投行人才仍十分欢迎。
“是不是保代并不重要,关键要能做事情,有创新能力。”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仍在高新招聘债券承销和资产证券化人才,因为券商行业这样的人才供不应求,还需要从银行和信托公司挖一些精英过来。“在确定投行人员的薪酬时,我们只会根据工作能力为其定价,不再根据是否拥有保代资格而进行定价了。”
金融猎头老周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接到的保代招聘订单已经大降,即使要招保代的投行,要求也明显提高。“都是要招能力强、能带项目过来的保代。”老周表示,虽然现在转会费已经不多见了,但对于这类保代,仍有券商愿意支付50万-100万元不等的转会费。在降低固定薪酬的同时,一些券商提高了激励薪酬的比例。如有券商在降低固定薪酬的同时将目前60万元的签字费增加到120万元,也有券商将承揽承做的分成比例提高到50%,还有券商在保代将项目上报以后,每月增加5万元的项目津贴。
“未来可能更多券商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调整保代的分配机制,有项目、有能力的全能型保代薪酬不仅不会降低,还有可能升高。”老周感叹道,业内讨论多年的保代薪酬分化可能终于要到来了,以前大多数保代被券商视为同质的特殊资格拥有者,在与券商签订合同时薪酬一般是一样的,未来保代也会迎来优胜劣汰,保代薪酬将根据资源和能力的不同而逐步拉开距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