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凌 上海报道
10月31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金融发展指数中,印度的排名下降4位至第40位,这给28日新鲜出炉的印度新内阁敲响了警钟。
新内阁在经济与金融改革上已经有所行动,10月30日,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就提出,他将在2017年把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当前的5.3%削减至3%。
除削减财政赤字外,降低贸易赤字是奇丹巴拉姆下一个目标。而“中印贸易往来中最严重的,就是贸易赤字。中国是贸易顺差,印度是贸易逆差”,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米坦都·帕里特(Amitendu Palit)博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中印合作论坛”上说。
2011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增至739亿美元。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也升至27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的出口额是从印度进口额的3倍。帕里特认为,逆差来源于“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了重重非关税壁垒,在食品业和制药业方面尤甚”。
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赤字,印度政府于今年七月宣布,将对所有出口到印度的发电设备强制征收21%的进口税。由于中国制造的发电设备占印度所有发电设备进口的40%,该关税壁垒实际上精确打击了中国。此外,为了先于对方赢得更多的贸易伙伴,印度和中国正竞争加入优惠贸易协定(PTA)和区域贸易协定(RTA)。
以邻为壑的经贸策略带有印度自身的历史烙印。“在过去七八年里,印度是脱离邻国独立发展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全球来看,南亚区域的整合度是最差的。”帕里特博士说。
然而,并非所有的印度官员都赞成这种以邻为壑的经贸政策。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告诉本报,“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着重指出要发展服务业;而在我们印度类似的未来规划中,我们想要大力发展的是制造业。”他强调:“这也就意味着中印两国之间可以实现产业互补。”
不仅仅是产业互补,中印之间还能在人力资本上实现互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方睿哲(Velamuri S. Ramakrishna)对本报说:“中国人的年龄中值为35.5岁,而印度人的年龄中值仅为26.2岁。印度年轻化的劳动力人口对于来印度投资建厂的中国公司来说,会是很丰富的人口红利。”
至于印度推行的高额发电设备关税,方睿哲教授解释说,“印度政府这么做的另外一个考量是希望外国资本能出于避税的考虑转而在印度本土投产。印度塔塔财团就因为中国的高关税将他旗下的捷豹路虎汽车放在了中国生产。”
苏杰生大使进一步指出,作为市场经济体,印度欢迎一切外资来投资他们想要大力发展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上特别出色,相比于意大利或西班牙企业,中国企业的报价特别有竞争力”。目前,中国在印度的投资累计达到了550亿美元,基本上都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政府已经承诺在今后五年内将继续在制造业上投资1万亿美元。
另一方面,苏杰生大使也提醒中国企业家,不要想当然地把在中国能享受到的特殊政策推行到印度,例如印度政府不会将土地免费赠送给企业家。在政府层面上,他希望中国政府能提高对印度服务业产品的购买力度,从而减少中印之间的贸易赤字。他还希望在今年年底即将举行的第二轮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上,两国进一步细化在去年谈妥的IT、铁路、电力、水力以及城市化方面的合作。
作者:马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