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郭璐庆 记者 严凯 蓝星新材(600299.SH)再次陷入巨亏泥沼。
10月31日,国内新材料类上市公司的龙头企业蓝星化工股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新材”)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前九个月亏损8.3亿。
这意味着蓝星新材的持续盈利宣告终结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2010年和2011年,蓝星新材的净利润分别为7549万、7156万。
蓝星新材称,连续三个季度亏损的原因是主营产品、特别是有机硅的市场需求不振,产品销量及价格均大幅下降。而高额的管理费用及财务成本使亏损进一步加剧。
该公司今年中报显示,有机硅项目亏本1.5亿,利润率同比减少35.01%。蓝星新材董事会秘书冯新华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亏损的8个亿中,有机硅便亏损4个亿,损失惨重。
巨亏
蓝星新材曾在2008、2009两年连续亏损,也因此“披星戴帽”成为“ST新材”。2010年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褪,公司盈利状况开始好转。
2010年,该公司主营业务产业及其产品盈利8.3亿。2011年,这个数值是7.4亿。而在2012年上半年,这个数值仅为5512万,主营业务的利润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84%。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对拥有整个有机硅产业链条产品的蓝星新材而言,曾经被认为是拥有政策上的先行优势。
但有机硅的不景气却恰恰成为蓝星新材巨亏的主要原因。有机硅产能过剩、行业持续低迷早已是共所周知。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蓝星新材已经受到有机硅市场低迷的影响,当年该业务的利润只有3170万,盈利能力差。
在此前的一年,该公司从有机硅产业获利1.7亿,而今年上半年内有机硅便已亏损1.49亿。中金公司4月份的研究显示,尽管有机硅在公司收入占到15%的份额,其毛利率只有4%。
该公司的另一产业支柱双酚A-环氧树脂项目也在连续两年的盈利后无以为继,与有机硅携手走向亏损的泥沼。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0、2011盈利的两年间,除上述两大支柱型产业外,苯酚-丙酮业务的利润分别达到1.78亿、1.72亿。
而在2012年上半年,该产品的利润仅为652万。苯酚-丙酮产业的不景气,也成为公司利润大幅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支柱产业的不举、特别是占有重要比例的有机硅的萎靡毫无非议地带来业绩的大幅下滑。不过有趣的是,至少从2010年起,化工设备、氯丁橡胶和其他化工产品始终保持利润的净增长。因此即使处于亏损阶段,蓝星的主营业务也实现了利润的微增长。
事实上,蓝星新材的业绩下滑早在2011年出现端倪。尽管2011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实现盈利,但其营业利润实际上为负值。
蓝星新材2011年财报显示,2011年,尽管蓝星新材的营业亏损达2.2亿,但3.3亿的营业外利润让公司由亏损转为盈利。
这使得该公司的营业外收入抵消了营业上的亏损,才没有导致亏损的提前出现。冯新华透露,今年的营业外收入相对亏损的大势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过冬
2011年,包括银河证券、民生证券、东方证券等在内的多家证券分析机构均看好蓝星的发展前景,东方证券则称“盈利有望否极泰来”。
不过就在发布当年年报的同一天,蓝星同样预计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亏损:1.8亿(实际为2.05亿)。
让分析师们在前一年做出利好判断的根据主要有二:一是蓝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两大产业链集群: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产业链和有机硅单体-下游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二是借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利好之风,迎来扭亏的经营拐点。
但当前市场不振,主营产业不强,结果是产品销量及价格均大幅下降。加之整体融资环境的恶化,导致蓝星新材不得不“过冬”。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有机硅生产商均采用“上下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蓝星也从2010年开始把重点逐步投入到下游产品的深加工。沿着有机硅的产业链,越向下产品的附加值越高,对应的毛利率也显著增加。
据悉,目前国际下游产品每吨有机硅单体对应的销售收入为4万,而我国只有1.3万,约3万元的差距便体现在下游产品的附加值上。
公开资料显示,蓝星原有4万吨的下游产能,但实际上只是对单体的粗加工,毛利率不足15%,仅是国内行业水平的一半。
在蓝星的支柱产业中,有机硅、双酚A以及苯酚-丙酮的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上,并且拥有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系列产品工程、氯丁橡胶生产线等在建工程。但在建的12万吨/年有机硅下游系列产品工程因为市场环境的不景气也不能令人乐观。
同时氯丁橡胶虽然价格处于3.3万—3.5万/吨的高位,但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双酚A的状况也是一样。
冯新华说,四季度业绩也很难有大的改观,在公司亏损的8个亿中有机硅占额一半以上。他认为是有机硅行情不好,市场需求不足所致。“市场竞争激烈,和竞争对手也有一定的关系。”冯新华说。
蓝星新材的一位高管称,公司整体上放缓了在建项目的进度,几乎所有主营产业的盈利状况都不乐观,公司甚至开始尝试剥离亏损的项目,但是由于每一部分的固有成本都很大,取舍艰难。
“没办法,即便亏损加剧,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上述蓝星高管称,“13年的行情也无法判断。”
作者:郭璐庆 严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