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
丁科/文 去年11月,郭台铭宣布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他的目标是希望用富士康帝国的1000亿投入,制造出100万台机器。这些机器人将用于单调、固定、重复性强的工作,代替那些处于流水线上有血有肉的员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率。而目前,富士康拥有120万雇员,他们为全世界消费者生产着iPhone、iPad、索尼电视、PSP游戏机等。
到了今年,富士康造机器人的速度并没有当初宣称得那么快。在深圳和山西晋城的生产线上,上马的机器人数量不到1.5万台。
过去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用无数双手来组装电子设备,而机器人则能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用机械臂组装零部件、焊接和喷漆,它们能24小时不断工作,成本上讲先期一次性投入大,但比工人几年下来发工资还是要低很多。它们没有感情,并不厌倦重复性劳动。去年富士康则因为屡次发生工人跳楼而备受关注,如果以机器代替工人,那么工人的管理问题也会相应减少。大量代工一些畅销产品,比如苹果的iPhone,让一套机器人生产线能够发挥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假如这一转换真能实现,那就颇有一番史诗般的意味,它将成为未来图景的一幅隐喻。人类制造机器,来代替人类的劳动力。再往更高科技上叠加一层,以机器自动制造机器,实现了机器的繁殖。将人工流水线带入机器时代,这也正是现代化洪流浩浩汤汤流向的目标。
这一变革其实早已开始,不算我们过去在电视上看到的汽车制造业,比智能手机组装更精密的飞利浦剃须刀的自动化生产线,那些在亚马逊巨大的仓库里自动分拣货物、仓储的机器人,更别说还有非制造领域的已经开始渗入日常生活的家庭或个人用机器人,已经有能擦地板的机器保姆Roomba存在了,它的销量已达数百万台。它不需要人扶着吸尘器走动,它是全自动化的,在快没电的时候它也能自己回到充电器旁。
这一波机器人浪潮是与互联网并行的另一个E时代分支,数字化在无形的互联网上积累了很多算法和程序,而今也能让软硬件更好地结合,以信息控制下的力量将标准化的人工工作进行固化与转换、替代。在硅谷,硬件制造也有了更好的条件,假如你编好了程序,做好了电路板,现在3D打印机就能帮助你在家里做出模具和样品。它已经打出过枪支、飞机,甚至人体组织。
尽管其中一些是服务于人的信息工具,另一些是替代人的省力工具,要代替掉许多工人。但在制造之外,那些富于创造性的东西仍需要大量的人工。比如产品设计工作由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们来承担。机器人和互联网程序智能实现标准化的工作,但人心毕竟还是有一些柔软的地方,无法被科技固化。所以依然需要客服的存在、社区运营的存在、管理人员的存在、还有编辑和记者们的存在。长远来说,富士康仍需要工人,机器的智慧需要人去调教和管理。
而郭台铭未来要考虑的,恐怕是美国那边的机器人会不会比他的富士康手工生产线以及他的富士康机器人更加低成本和高效率,制造业会不会因此而回流欧美。
不过也许有另一种可能,是我多虑了,未来还没近到需要郭台铭考虑这么多。眼下管上百万人就够他头疼的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