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基难改60%仓位底限 基金经理面临双重考验
2012年11月14日01:2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 [老股基难改60%仓位底限 基金经理面临双重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娜
时隔六年,安信基金申报的安信平稳增长基金获批,标志着“全攻全守”型的混合型股票基金重现江湖。
“管理层放松仓位下限的意图很明显,年初的时候就在讨论这个事情,没有想到这么快。”沪上某基金公司的资深营销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同时,不少基金持有人产生疑问,混合型基金执行的30%仓位底限惯例取消,是否意味着不久传统股基60%的仓位底限也会放开,老股基是否会修改契约同样变成 “全攻全守”型?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老股基修改契约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在以后申报的新基金中体现仓位的新趋势。
不少基金经理也对记者表示,如果股票型基金60%的仓位下限放开,感觉压力会更大,不但需要加强选股能力,还需要加强择时能力。而对于基民来说,在0~100%的仓位放开后,基金业绩最好的参照物就是目前基金公司的专户业绩。
老股基修改契约成本高
随着近日安信平稳增长基金的获批,基金业内人士悄然发现,偏股型基金仓位可以降为零。
不少基民也由此产生疑问,既然混合型基金仓位放开,是否意味着未来股票型基金60%的仓位底线也会被取消?众所周知,基金被视为市场稳定器的效用,随着市值规模占比的降低,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在以后申报的新基金中会有所体现,老股基修改契约的可能性不大。”沪上一位基金公司的产品部人士表示。
“老股基修改契约成本高,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通过还好,若不成,就很麻烦。现在一只基金持有人很多,而且很分散,仅电话沟通就很繁琐。如果采取现场开会的方式,提前信息披露等程序更为复杂,而且费用更昂贵。”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士坦言。
某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则表示:“估计我们公司不会为此修改老股基的相关条款,未来推出这种产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选股择时压力大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金经理均表示,如果60%的仓位下限放开,压力将更大。
“这也意味着,你不仅要择股还要择时。要知道,仅做好其中的一样就不容易了。”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如此告诉记者。
“现在基金经理很多都有擅长的方面,有的投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选股为主,有的是自上而下的择时为主,能两者兼具的没几个。客户会选择最优品种进行比较,对自己选择的产品进行调整,所以基金经理的压力增加了很多。”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华南一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表示:“这就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需要加大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投委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基金配置的方向是该加仓还是减仓。不过,这就容易出现有基金公司集体踏空,有基金公司被套在高位的现象。”
流动性问题待解决
择时,还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流动性也是基金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觉得,如果仓位下限放开,对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基金没有什么用,10亿元规模以下的效果会比较好。”某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这里面会涉及一个流动性问题。市场下跌时,大家都想卖,到时就是想卖也卖不掉。而且随着经济转型,过往的大盘股诸如钢铁股、机械股等都不再是基金的重点持仓品种。代表经济转型的信息技术类个股、节能环保股等新兴产业股,往往流通盘都要小很多,有一些个股的流通市值还不到1亿元。”该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上述华南投研人士也表达相同观点:“我也同意这种观点,这种仓位很适合采用发起式的小规模基金。对于一些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如果利用好业绩突出,有望缓解甚至是帮助基金公司走出发行困境。”
专户业绩或成参考样本
事实上,在提到仓位放开时,不少基金公司都对记者提到目前正在积极拓展的非公募业务专户业务。
“其实,如果老股基也改成"全天候"的仓位,产品设计上就和现有传统灵活配置型专户"一对多"格外相似。这对传统"一对多"产品是很大的挑战。普通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如果都能取消仓位限制,那"一对多"持有人没有必要再花很多钱去购买这种类型的"一对多"产品。”
在采访中,不少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觉得公募的股票型基金放松仓位限制后,它们的业绩并不一定能做得好。专户"一对多"目前交出的成绩,就有一定的参考性。”一位接受采访的基金人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从专户“一对多”运行的三年来看,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交出的业绩并不理想。由于市场持续走熊,专户“一对多”亏损超过20%的产品并不在少数。在不少百万富翁眼中,专户“一对多”能赚钱的就不多,能够超越银行同期存款收益水平更少,就更别指望“一对多”能有多高的收益。过往优质的“一对多”想延续以往的优质业绩同样是难上加难。
最为重要的是,专户“一对多”很好地检验出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从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基金经理择时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踏空、追高等现象并不少见,“公转私”水土不服的问题也令众多基金公司头疼。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公募基金更多是战胜同期大盘指数,创造相对收益,专户产品则要求绝对收益,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具备一定的可比性。设计合理的追求绝对收益的专户产品,仍有其市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