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区域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以2009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开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规划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在地图上遍地开花。仅2009年,就有10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个区域振兴规划出台,安徽、海南、江西、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区域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在A股市场上几度催生“炒地图”行情。
3年之后,这些被寄予厚望的区域振兴规划进展如何?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证券时报记者就此展开了实地探访。本期带您走进第一站:海峡西岸经济区。
证券时报记者 罗峰 常小安 陈勇 朱中伟 杨晨
“决战下半年,大干180天”,从闽北到闽中,都能看到类似的巨幅标语。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赶进度的标语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鲜见了,这显示出这些地方正处于亢奋的大开发当中。
走进福建省发改委大楼,证券时报记者看到的也是一片忙碌情景。许多官员正忙于给已公布的规划制订细则。11月1日,福建省宣布《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有了新的成效。福建省最近半年对海洋经济多次调研、部署并已出台发展海洋经济的文件。“海洋经济是海西区的下一个重点。”福建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建议证券时报记者去平潭看看,“那里是海西的突破口。”
【关键词】:招商引资
虽然海西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台商吸引力大增,但怎么吸引台商依然难题未解。“各地竞争太激烈了。每个地方都有优惠政策。福建的台资招商总额在所有省份排名中甚至都排不进前三名。”一位福建招商官员如是说。
台商的产业布局立足于全球化视野,不光看地方政策,还看产业配套,不可否认的是,福建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一是产业配套有点问题。上游化工原料、钢材、建材等都要外运过来,成本太大,下游客户也基本不在福建。二是交通问题。台商模式是生产和销售两头在外,福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福州市台胞投资协会副会长郑德汐说。
郑德汐是福建的第一代台商,也是最早将工厂转移到珠三角的台商之一,现在成了半个福州人,一年有一半时间呆在这里。1992年两岸重启对话,“汪辜会谈”后不久他便来到了福州,做的是台商主流产业电子产品,但1993年他把厂迁到了东莞。两年前也即海西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复后,他在福州重办实业,不过这次不是电子厂,而是
农产品。
【关键词】:台商转型
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去年以来,渐现严冬景象。台商集中地之一的江苏昆山,有一个镇半年时间撤离了一成以上企业。在广东、福建也都有一些台商工厂关门的消息。在郑德汐看来,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比如做制造业的,会拉长产业链向经贸、服务业进军。“我们都在转型。”郑德汐说。转型,是目前福建台商圈都在聊、在做的焦点。
例如,福建的台商宏路公司,本是做化纤类的防水纱,这几年由于竞争过于激烈,从只做原材料转向做成衣,并在福州台协的帮助下打开了进入沃尔玛等商场的通路。而在转型方面先行一步的郑德汐,这段时间正在忙碌的,便是参与筹办“福州台商升级转型说明会”。这个活动也是两岸合作的一项内容,台湾的经济部门官员也会参加。
郑德汐告诉记者,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很有市场,但1公里0.5元的高速公路费、0.8元的油费,加上包装、保鲜,很多农产品运过来价格昂贵,于是他成立了经营台湾食品的公司,在台湾采购原材料再在福州加工出售。目前,由台商投资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在福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其承载主体是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福建全省一共有6个这样的园区。在漳浦县,记者沿着国道驱车十公里,路两旁看到的全是苗木花卉及土特产种植园,其中不少是由台湾农民成立或担任技术指导的企业,引种的均为台湾农产品。
如果说,农民创业园是台湾农业在福建的成功转型,那么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则更加艰难,目前转型成功的案例其实很少。“转型意味着从熟悉的行业转身,这要付出代价。海西是一个机会,因为这里和台湾不管是地理还是风土人情都很像。”郑德汐说。
【关键词】:基建先行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综合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参与海西规划论证的黄茂兴,对中央发展海西的厚望、对福建自身的动力了然于心。“海西经济区与台湾隔海相望,这个区位优势是最核心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黄茂兴说,福建经济以出口加工型为主,外贸依存度很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震荡的影响。
“为此,建设海西的第一步就是搞好基础设施。”福建发改委官员说。据介绍,目前福建全省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000公里,温福、福厦、龙厦铁路开通了动车组,建成了5条出省通道。“对比前后这几年,福建基础设施的变化应该是最大的。以前福建的铁路只有一条鹰厦铁路,而现在要建成"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高速公路近期也将突破3000公里。”上述官员说。
还有一个突破口是能源。10月24日国务院决定复建沿海核电,福建的宁德、福清核电站正在国家支持之列。消息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宁德核电首台机组将在今年底投产,福清核电预计2013年底开始投产。
【关键词】:沿海石化链
福建传统制造业占的比重相当大,这几年国际经济格局大变,欧美的再工业化给福建加工贸易型地区带来困扰。黄茂兴认为,海西规划的实施恰逢福建产业转型的瓶颈期,给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机遇。
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是电子、装备制造、石化。电子是福建想做大的产业,但这条路显然并不好走。分析人士指出,广东是电子产业的“世界工厂”,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福建承接转移缺乏产业配套优势。装备制造业也不景气。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把目光投向了石化,福建沿海拥有众多优良港口,物流、石油化工成规划重点。
“建国以来,由于台海关系的原因,福建重化工业几乎一片空白。现在得益于海西政策和两岸关系的改善,我们可以重点打造湄洲湾、古雷两个石化基地,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福建省有关人士说。在漳州,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台商翔鹭集团在古雷半岛的PX项目,今年底将投产。
一位参与福建经济规划的官员说:“我们要用产业链来招商。没有完整、顺畅的产业链是留不住企业的。”福建当地的官员认为,从宁德到福州到莆田再到漳州,沿海石化产业链的完整,是这一支柱产业可以在福建得到发展的关键。据介绍,泉港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带动了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较长的石化产业链,集聚了28家大中型化工企业,2011年总产值近700亿元。
【关键词】:福建省受惠
“福建原来的经济增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海西经济区获批之后每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福建省有关官员认为,经济增长从平淡转向超越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西区获批带来的刺激。
海西区规划获批后,国务院多个部委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根据国家战略部署,部级建设项目迅速增加,特别是央企项目对接效应明显。就在今年10月,密集签约应接不暇:10月10日,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福建省政府签订协议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2日,总投资200亿元的神华集团福建罗源湾港储中转发电一体化项目奠基;26日,长江三峡集团签约“十二五”期间投资200亿元助力福建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另一方面,在福建重点打造的石化产业链上,四大公司
中石油、
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全部现身。
另外,海西区规划出台后,台商投资迅速增加,其中,农业吸引的台商投资额在全国各省份当中排名第一。
【关键词】:突破口平潭
记者留意到,目前中央承诺的政策,比如重点项目在布点与审批、土地利用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等,都已落实。“国家给的最大政策是什么?是先行先试。”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个福建省政府官员说,目前这个“先行先试”暂时还没有显示出来,福建在这方面空间还很大。在当地官员看来,福建应该在“对台先行先试”上有所探索。
然而,探索的突破口在哪里?
海西暂时难以成为具有高效协作的经济区,原来只是福州下属一个县的平潭岛便成为海西的突破口。在福建采访,明显感觉到平潭的话题比海西还多。福建省政府官员说:“对台先行先试,我们准备在平潭试。”
对台合作,平潭打出了“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旗号,国家在通关、财税、对台合作等方面给予“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正因此,有证券分析师甚至声称:平潭可能会发展成下一个深圳。
作者:罗峰 常小安 陈勇朱中伟 杨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