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金融加速脱媒 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组图)

2012年11月19日01: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 [金融加速脱媒 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组图)]
  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以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为代表,中国融资供给正加速脱媒。不仅贷款端(银行业资产端)的加速脱 媒,存款端(银行业负债端)的许多高端大额客户资金也被理财、信托市场给吸引走了。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

  从目前来看,金融脱媒仍然是未来趋势。尤其是进入M2低增长的“弱货币环境”之后,韩国、中国台湾等的货币化进程都出现了金融脱媒加剧的现象。这成为中国银行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金融环境之一。这种金融脱媒不仅导致了总体流动性宽松情景下的银行业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更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

  应该怎样认识金融脱媒加速的环境,怎样认识中国银行业在这种环境下的发展?针对如上问题,由中国农业银行和《第一财经日报》联合发起的中国银行家圆桌于近日召开第三次专题会议。

  夏令武:

  银行业回归合理角色

  中国的金融脱媒问题有些特殊性。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应从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开始算起。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导,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99%以上,银行业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90%以上,这种不均衡的结构,既不利于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了金融服务交易的成本,也会增加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依赖性,从而增加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进入21世纪后,这一状况在不断改善。2002年年末,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91.9%,2003年年末这一比例下降到81.1%,到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58.2%。相应地,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比例由2002年末的近5%上升到2011年末的14%。也就是说,过去近十年来,我国金融业间接融资占比在不断下降,直接融资占比在不断上升。大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金融脱媒”。

  所谓金融脱媒,简单来说,就是指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见面,脱离了贷款机构这一中间媒介。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传统功能。一谈到金融脱媒,总是感到为商业银行忧心。但是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银行业的角色是偏重的。所以,尽管近几年这种比例一直在下降,但银行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因此可以说,我国当前发生的金融脱媒,实际上是银行向一个合理的角色回归,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金融脱媒将推动银行业传统功能的转变。国外的金融脱媒,例如美国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潮流产生的。但回头再看会发现,美国银行业并没有因此而消亡,仍然在不断发展,在国际银行业中一直保持了实力最强的地位。金融脱媒的演化,实际上是银行功能的演化过程。

  回到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大银行、中型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已经感受到了金融脱媒的压力。2010年,我国债券发行量达9.7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5%。我国金融脱媒现象近年来呈加速趋势。

  无论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对长期依赖利差盈利模式的银行来说,金融脱媒加剧的影响确实非同小可,尤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为此,银行业一方面要顺应时代要求,加快业务转型,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客户、零售客户提供更加量身定制的服务。

  目前,中国仍处在一种较为严格的金融监管状态之下。金融脱媒是银行功能减弱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的过程,直接关系到金融监管机制。银行、证券、保险三类机构中,从管理能力、风险意识和对金融创新的把握来看,银行要更成熟些。

  因此,在当前对金融脱媒存在较强的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监管政策的协调性。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是否仍然要遵循西方银行的分业——脱媒——综合经营的老路,值得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对金融脱媒应统筹兼顾,谨慎引导。

  郭田勇:

  要防止金融脱媒过程中形成陷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银行融资占比也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跟中国现在差不多。通胀加负利率,使得各种基金开始兴起,但是监管机构没考虑把银行的限制放开。经过这样一个脱媒过程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的比重大大下降。

  美国是真的降了,但中国的下降是种假象,因为我们没有牺牲银行业,分流出去的存款最后还是留在银行体内。虽然名义上没表现为存款,但是仍由银行掌握,我曾经把它叫做“银行体内的外循环”,最后盈利或者说业务量仍留在银行体内。

  中国跟美国不一样,银行实力强,话语权大。在脱媒过程中,银行业并没有牺牲很大的利益。其实金融无非是研究一个资金配置的问题,银行也好,信托、租赁等其他融资也好,看的是哪种金融机构更合理,哪种融资方式的效率更高。这是看这个问题的唯一出发点。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是否真的比银行高?为什么在中国资本市场,很多企业第一年上市,第二年就变为ST股,甚至第三年可能就被摘牌了。在中国,恐怕不能单纯地说资本市场一定比银行效率高。

  债市方面,中国发债规模量大,增长快,但没有出现一个债务违约(案例)。如果发债都不违约的话,AAA级和B级都一样,到期都能还。中国真正发展直接融资,迫切需要的是债券市场出现一些违约(案例)。

  其实债券市场规模那么大,除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属于国家主权信用级别,其他的债,不管是企业债还是短融、中票、公司债和私募债,只要是市场化发的债,希望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来做。要警惕在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脱媒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巨大陷阱。

  当然,银行也有问题。银行业应该依靠其专业能力生存。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能分析甄别客户的风险,能把钱投向合适的领域中去,而目前我们很多银行不是依靠这个能力生存,而是依靠大而不倒,依靠信用生存。银行规模很大,国家给我托底,这是银行业比较大的问题。

  在面对利率市场化这股潮流情况下,银行甄别客户的能力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将是银行生存的基础。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很难办成真正的银行。

  樊志刚:

  金融脱媒本身值得积极肯定

  金融脱媒主要和银行有关系,涉及到宏观、监管等多个方面。脱媒是金融功能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重新划分,总体上来讲,金融脱媒应该说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这符合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最早的时候,银行业一家独大。金融脱媒意味着金融功能在不同的机构间重新划分,这也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其次,过去大家对金融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简单的存、贷、汇等。后来,消费者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复杂,仅仅靠银行本身,显然难以充分地满足这些需求。

  第三,金融脱媒也是中国监管模式本身的一种必然趋势。实际上,银行一开始是可以从事证券、信托等一系列金融业务。但是从1993年治理整顿以后,银行开始一心一意做商业银行业务。现在的金融脱媒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重新划分,甚至涉及冲击了银行的很多传统业务。

  在资金配置效率方面,银行业存在不少劣势,但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资金配置格局中,银行还是最有效的。从宏观上看,金融脱媒本身值得积极肯定,可以减轻银行所承担的巨大金融风险。但我也认为,不要人为地、过于热衷地推动金融脱媒过程。目前脱媒主要是大企业对银行依赖有所下降,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仍然对银行资金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

  银行应对金融脱媒,要在各方面改变观念,改变认识。首先要重新认识银行的自身定位。金融脱媒的潜在意思是,传统银行业务未来前景不太乐观,如果继续固守在这样的传统业务上,恐怕还真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所说的 “21世纪的恐龙”。因此,必须在功能上重新定位。

  其次,要重新认识中小企业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中国的资金市场、信贷市场实际上是二元的,一个是不断脱离的银行,一个是积极靠近的银行。中小企业还是“嗷嗷待哺”的。因此,要从战略上重新认识中小企业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

  第三,还应重新认识商业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者,承担着很重要的宏观调控任务。目前,银行所支配的新增贷款仅占社会融资规模的一半左右,因此不能再把银行的地位看得那么高。

  总的来看,银行加快转型是关键当中的关键。金融脱媒的最终结果是,谁不转型,谁就会被淘汰。转型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实现经营功能转型,即从简单的金融工具转型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二是加快金融模式转型,即从商业银行转型为综合化的银行;三是实现经营区域转型,即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例如非洲、拉丁美洲等。

  宗良:

  中国不宜选择完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模式

  金融脱媒其实是个老问题,我想说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得思考中国现在和未来整个金融体系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资金供应者,到资金需求者,我们希望渠道体系像水管一样,能够较好地引导资金流浇灌中国实体经济。

  现在的问题是大企业获得的资金比较多,而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资金。我们希望未来的金融体系是市场化的、多层次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有效率的体系。

  资金渠道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包括商业银行等。直接融资渠道涉及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甚至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等。我们要思考如何理顺资金供给和需求间的渠道,然后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服务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格局。

  第二,从国际经验上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应该怎么办。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比较特殊,金融市场比较发达。而其他国家,例如德国和日本都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

  中国不宜实行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模式。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将出现难以控制的极端状况。例如,股票大跌、债券大跌,各类投资者离场等。相对而言,在金融危机中,大银行却能稳住局面。因此,中国仍然应以间接融资的体系为主导,继续保持银行的主体地位。

  银行的负债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保险和养老金的发展未来将动摇中长期存款资金,而一般性的中短期存款又被理财抢走了。最近,证监会专门放开了证券公司的理财,比银行的理财效果还好。一方面,中长期资金来源受影响,另一方面,中短期存款又被分流。假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再稍微放开的话,各家银行的压力将相当大。

  在资金运用方面,目前中国资金需求依然十分旺盛,也正因为如此,银行只要做相关的资产业务,只要不发生风险,基本上都能稳赚。这也导致了做资产业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例如信托、租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此外,中国银行业在新时期还面临资本金饥渴的问题。目前银行的资产规模非常庞大,对资本金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资产规模再继续增长的话,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资本金。大银行由于规模庞大,从资本市场融资不足以解决资本金饥渴的问题。

  对于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我总结了“五个化”。第一是差异化,不同类型的银行应该各司其责、各有功能,避免战略上都一致;第二是综合化,适应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海内外银行竞争的需要;第三是国际化,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业务将自动走向国际;第四是市场化,即汇率、利率市场化,未来资本项目开放可能会进一步深化;第五是科技化,即顺应信息科技的发展,这涉及到网络银行的发展。

  向松祚:

  储蓄者和投资者间需要一个媒介融通

  我认为“金融脱媒”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种媒介,或许我们可以称为“金融脱银”。我想讲五个方面:

  第一,到底该如何准确定义金融脱媒。

  在货币经济学里,资金的供方和需方是分离的,储蓄者和投资者不是一回事。所以,中间的确需要一个媒介融通。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很难对脱媒下定义,因为金融越发达,媒介就越发达。

  今天大家所讨论的金融脱媒现象是指能够吸收存款的机构在社会融资中的重要性和比例越来越低。银行吸收的存款量越来越少,大家把富余的资金拿来买债、买股票、买保险、买私募,并不会去存款。

  第二,脱媒的表现。脱媒并不意味着银行的重要性在金融体系中下降,例如美国的金融脱媒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商业银行仍然很重要。金融脱媒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不选择存款这种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在整个社会的金融负债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从资产和负债结构上讲,储蓄存款下降,意味着存款的稳定性下降。存款稳定性下降,银行的负债结构就要多元化,例如通过货币市场发行票据,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这时银行负债的结构、期限、利率都要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资产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

  中国银行业长期资产所占比重过高,面临大量的短期负债,因此中国的银行应扩大短期资产,买短债或者发放短期贷款。金融脱媒以后,银行业监管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例如中国银监会现在对贷存比的要求是75%,但这一指标在欧洲高达120%左右。未来国内的监管指标体系还得重新考量。

  第三,如何解释脱媒?全球大概有五种思路:一是利率管制,二是金融自由化,三是监管架构的结果,四是认为脱媒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五是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银行的兴起。我也比较同意交易费用的解释。

  第四,怎么评价不同金融中介的效率?美国现在想监管对冲基金,想监管私募和风险投资。索罗斯认为不应监管对冲基金,应让其自由发展。如果银行出了问题以后,最后贷款人、纳税人要拿钱来救。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金融脱媒后整体的金融风险在上升。

  金融脱媒将对货币政策的指标,特别是中间指标和操作指标,以及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只有银行的话,货币政策就比较好办,完成M1、M2的目标也比较好办。但是除了银行之外,其他金融机构其实也在创造信用。这涉及到货币政策的根本问题,即最终影响物价的到底是货币量还是信用量。这不是一回事。金融脱媒致使银行负债多元化。放大以后,最后直接影响的是实体经济的价格,所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曾说过,要监控货币供应量,还得监控信用,信用违约掉期(CDS)在管,证券中心也在管,这就麻烦了。

  第五,金融脱媒对银行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资产和负债匹配的影响。金融脱媒以后,银行本身的风险的确会上升,因为银行负债多元化了。负债期限变得更短,所谓的波动性就更强,管理难度会加大。不像以前银行储蓄存款占多数时,银行的负债很稳定。未来如果放开,银行可能通过票据融资来做负债业务。这就像欧洲银行一样,金融危机一来,货币市场崩溃,然后迫不得已,做大短期资产。这会创造出大量短期产品在金融市场上买来买去,这个必须高度重视。其二,银行本身在负债端的议价能力将大幅度削弱,75%的存贷比指标将不再适用于银行业。

  摄影记者/吴军 王晓东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