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市场决策的关键,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市场监管者的最重要的职能。应实现 “买者自负”、“分层(分板)交易”、“市场选择”的交易原则,并且不受或基本上不受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市场才能有信心。市场化原则,历来被视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最高成就,可如今,至少是在股票市场,这个原则,正面临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挑战。
最近一周,上证出现盘弱的趋势。本轮盘弱,不但月线、周线的盘整重心明显下移势,而且已经迫近了前期的低位,即所谓上证2000点的“蛋蛋底”——真至周五收市,由于盘中红利税的政策发布,因此指数略有回拉,也令未来的股指趋势,越发令人感到“迷惑” 。
本周,我的问题是——近期二级市场的关键性分歧点,到底是什么?
以我个人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项:
首先,我们有没有必要,维护证券市场的主要指数不再继续下跌?对于指数长期超卖,广大二级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的财产长期损失,有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刻的政策反思?
我们A股市场的各个重要指数,不仅上证,也包括深成指、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深沪300指数,跌到现在这个位置,真的是正常的调整吗?
我想,有关方面,以及郭树清主席此前所明确指出过的“十二五”时期资本市场五大发展目标,其中包括“社会融资结构全面优化”、“市场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市场更加开放”、“市场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这些能不能在一个低热度的市场指数环境之下,达成预期发展目标?
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上周末,我在一个朋友家包饺子,前面的程序均很正常,但最后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好好的饺子扔下了锅,但是煮饺子的水偏偏就是不开,结果前面的劲就全白费了,好端端的一锅饺子,就这样煮成了一大锅“片儿汤”——早知如此,真还不如早点改弦更张,直接“片儿汤”算了。。。
三句话不离本行,由此反思证券市场近期的市场化改革,其实指数就好比是水温,没有一定的“火候”,没有一定的热度,市场的流动性就成问题,改革的种种目标,就难以顺利达成。
其次,新股发行改革,必须重归市场化的大原则。
坦白说,我们目前的新股发行,在市场化理论方面较之于十年前,甚至有所倒退,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市场方面的引导,问题就更大。
从全球范围看,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先制度,但多数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首轮融资,是分别设立特殊的市场进行交易的。比如,众所周知的分层次市场,二板(Second Tier)市场,等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板市场的投资者,也需要制度的保护。我们可以把主板比喻一块产出丰饶的“好地”、“熟地”、“水田”,种什么长什么,种个南瓜也能长到笆斗大,所以好地要种主粮,千万别种杂粮。否则,就无异于浪费了土地资源,投入大,收益小,并且拉高全市场的风险指数。
但是我们呢,股改至今,看看我们在一块投入过极其巨大建设成本的两大主板市场中,都种下了些什么?除了“鸡冠花”,就是“狗尾草”?如果没种好“粮食”,到冬景天儿,咱们大家伙吃什么啊?
其三,为了主板市场的维稳,关键在于分层市场的设立。因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交易方面、融资方面的要求,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主板市场可以推进强制分红制度,但分层市场,或二板市场,就不必强求。强制企业分红,明显不利高速扩张型的企业(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中小企业过高的财务成本,反过来限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并且导致业绩的大幅下滑)。
对此,管理层应当需要非常慎重,我们目前的A股,是并板交易,企业大者,大到超千亿规模;企业小者,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我们应当如何在有利于国企、央企与国家骨干企业的保护政策,与各种民营、科技型、中小甚至微型、超微型企业的保护政策之间,取得一个合情合理的折衷办法?这些确实有难处,但所有企业至少应当一视同仁,“手心手背都是肉”,千万不能偏袒。
其四,管理层应当耐得住性子,把决策权还给市场与相关机构。
市场决策的关键,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市场监管者的最重要的职能。但体现在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对于投资者的保护,主要应当通过强制性地要求融资方披露信息;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其企业的经营历史不长、预披露的信息不可能完全覆盖企业的所有风险因素,因此更应强调“买者自负”、“分层(分板)交易”、“市场选择(交给做市商“找价”)”的交易原则。
只有实现了以上三个原则,并且不受或基本上不受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市场才能有信心。反之,市场很难建立起一整套的健康的“长期投资理念”,因为这种长线投资信心,通常并不体现在个股方面(结构性的机会永远存在),但会体现的市场重要的指数价格水平,体现于股票价格不断向下或不断向上,体现于指数的价格趋势与市场的牛熊分野。
一只股票的估值,通常可以分解为“固定收益部分(比如企业分红或转债的权益)+期权(对未来股价看涨还是看跌)”。这两个部分,都要直接影响股票的价格,所以,改革股票市场的新股发行体制,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未来的“新市场”,引入新的价格工具,我们最好能把那些特别看不准的股票(不是少数企业,更不是个别企业)的期权,完全“剥离”出来,分别上市。
市场化原则,历来被视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最高成就,可如今,至少是在股票市场,这个原则,正面临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近期市场机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反思,只有从根本上反思当下这种令股票现货市场陷入空前危机(交易逐渐萎缩、市场热点全无、空头预期强化)的总形态,并想方设法改革,千方百计地稳定市场,只有这样,股市才有明天。
建立起我们自己的一套完全与众不同的市场投资理念,并不是不可行,但那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事实上,只要还能做到正视市场、正视自身的问题,并持开放的心态去不断加以改进,我们就应当尽早行动起来,而不仅仅限于观望与空谈。
(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万科周刊论坛笑谈股筋版主)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