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娟 发自重庆
因为叫板万科而声名鹊起,却因顺驰失败而蛰伏数年,几番沉浮后,地产骇客孙宏斌带领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以下简称“融创”)再次站到聚光灯前。
5个月前,孙宏斌援手另一位故事人物宋卫平,一举收购绿城中国9个项目的半数股
权,顺势进入上海。紧随其后,融创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攻城略地,频频落子,亦未有收手之势。11月15日,融创再度现身杭州,以6.21亿元竞得位于西溪湿地的89亩低密度宅地。时代周报记者按照公开数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融创今年年内在收购项目、吸纳土地等方面的投入,已超过100亿元。公司目前已拥有土地储备超1200万平方米,项目增加至40个左右。
让孙宏斌做事有底气的是:他一直强调的销售量。今年前10月,融创中国合同销售额274亿元,超过原定220亿元的全年目标,并达到上调后3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的91.3%。为了保证速度,融创中国还不惜高息融资4亿美元用于拿地。
持续的扩张,让融创的净负债率屡屡冲破100%以上的高位,但孙宏斌不以为然,“我们并不打算降负债率,机会合适还会继续拿地。”
土地储备接近翻一番
杭州的土地市场,从来不乏地产大鳄前来觅食的身影。
11月15日,经过1个多小时的鏖战,融创最终以6.21亿元的总价,在与金地、滨江等房企的厮杀中突围。这块89亩位于西溪湿地的低密度宅地,是其进入杭州的首张门票。
此前的3天,重庆上演着同样的剧情。经过45轮举牌后,融创以9.75亿元的代价,从万科、中铁、旭辉等房企手中抢得渝北区两路组团三幅地块,约合240亩,成交楼面价2441元/平方米,溢价率29%。
“融创一直坚持做高端精品项目,这三幅地块同样会按照高端精品战略进行开发。”融创重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称,预计年底前,公司在重庆还将有拿地行动。
这些只是融创今年四处攻城略地的一个缩影。翻看融创2012年的行动路线图,在其重点布局的京、津、沪、渝四大区域,均重金覆盖。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区域为例,7月至今,融创就分别联手绿城、保利、九龙仓等企业,花费近70亿元在浦东新兴别墅区内拿下3幅地块,这还不包括今年6月份,公司与绿城股权合作所顺势得来的长三角9个项目。融创今年中报数据显示,仅上述股权收购一项,融创方面就已获得可售总建筑面积367.8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建筑面积为103.8万平方米。
在大本营天津,融创年内已将总地价5.77亿元的8宗地块轻松收入囊中。而在120公里外的北京,融创的身影同样活跃。虽然与万柳地王失之交臂,但是其拿地的魄力不容小觑。最近,融创联手保利以30.8亿元获取了大兴两幅地块。
仅就目前的数据而言,融创的规模在短期内的增长速度相当快速。根据项目权益比例所相应的出资份额,时代周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内融创的土地储备已经超1200万平方米,而在去年中,这一数字还仅停留在68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面积接近翻一番。
最为关键的是,以孙宏斌为首的融创认为接下来依旧是拿地的好时机。在此前年中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就解释称,到第四季度,地方政府财务压力大,推地力度也会随之提升,此外,目前大多数开发商的现金流还比较紧。言下之意,目前仍旧是融创进军土地的一个机会。
也正因为此,融创今年10月份,发行了一笔2017年到期、总额4亿美元、年利息12.5厘的优先票据用于拿地。利息水平远高于今年7月19日金地在海外募集的12亿元三年期无抵押优先级债券,其发行票息仅9.15%。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融创上述款项已全部用于上海、重庆、杭州最近三次拿地。“暂时不会有新的融资计划。”融创中国品牌总监刘晓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不过对于接下来的拿地计划,她表示,要看具体的市场情况。
为跳跃式发展打下基础
“现在的融创,还是带有鲜明孙宏斌特色的融创,很大程度上承接了孙宏斌喜扩张的风格。”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建成如此表示。在他看来,在进军土地市场的问题上,孙宏斌似乎又开始了新一轮冒险。
不过孙宏斌否认融创目前的发展步伐过快,在他眼中,快速增长的融创还远远没有到成熟期,“其实我们今年就干了一件事,就是跟绿城房地产的合作。”刘晓婧也表示,事实上,融创并不是像外界想象中那样在大规模的扩张,公司现在还处在原有存货不足、补充货量的阶段。
“对于公司要发展的规模而言,今年的购地量并不是特别大,不算激进。”刘晓婧称,在重庆、长三角等地的很多项目都是几年前的项目,如果现在不买地,2014年前后就面临发展和持续经营方面的问题。此外,融创对每幅地块的跟踪期都在半年以上,地方公司将好地块筛选汇报到集团,集团再根据地块情况及市场情况作出财务预判。融创目前的拿地和收购也均集中于既有的区域,并未出现盲目的全线开花式扩张。
不过,有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融创面临断粮的说法,偏于夸大。从公司历年财报数据发现,2009年底,也就是融创中国香港上市的前一年,融创存货约58.08亿元,当年房地产销售成本34.36亿元,假设其房地产存货全部为开发产品,以2009年的销售规模计算,其账面存货仅够销售1.69年。融创中国2010年上市当年的账面存货也仅够销售2.39年,远低于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
不过近两年,融创已经在不断壮大。截至2012年中,融创中国的存货增长5.41倍,依据2011年192亿元的销售规模,可供销售4.47年,即便按照2012年300亿元的销售规模,也够消化近3年时间。
标普等评级机构亦承认,继早前进行数宗大规模收购后,融创的现有运营规模已远大于多数同行。同策房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张宏伟也认为,融创现阶段采取“快跑”策略,通过收购股权或招拍挂拿地完成前期积累,实则在为未来跳跃式发展打下基础。
短期负债仅50亿
不断拿地扩张,让外界再次聚焦融创的资金问题。基于顺驰的“前车之鉴”,融创在资金面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关注,无论是试图发债、信托融资,抑或股权收购,关于负债率的争论一直是融创中国上市后的主打话题。
“买地,负债率上升;不买,就会错失抄底的好机会。”如何运用财务杠杆在扩张和现金流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考验着孙宏斌的智力和定力。
“融创的业务持续扩张,若未来12个月销售下滑,其流动性可能面临压力。”标普认为,加上收购规模大于预期,大规模债务融资及承担项目债务,也令公司资金流动性受压。融创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的负债率达93%,高于龙湖、保利等一线房企的负债水平。
日前招银国际发布的一则研报更加惊悚,称融创10月份曾发布过收购绿城项目及新的合资公司的通函,一旦这项计划开始操作,至今年6月30日银行借款将由124.5亿元增加至176亿元。该机构分析称,净负债比率将由合并合营公司前的93.4%激增至151.0%,高于1倍净资产负债比率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解读,孙宏斌并不认同。目前融创93%的净负债率在孙宏斌看来是健康的,并且表示,“融创不会为了刻意降低负债率而增加账面现金流。”孙宏斌提出用合同销售额比有息负债的比率更有参考性。
“公司现在处于发展阶段,从有息负债和销售之间的比例来看,如果能够卖300亿元,有100亿负债就没什么问题。而且,我们短期负债的比例非常低。”融创首席财务官汪孟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融创今年到期的负债才22亿元,到年底要还的才12亿元。到明年上半年,我们的短期负债才50亿元。而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融创预计有两三百亿的销售回款,所以公司的现金流在安全之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