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蹒跚起步
2012年11月23日03:1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欧昌梅
原标题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蹒跚起步]
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刚开启,技术的提升、修复中二次污染的预防、修复费用的分摊、修复技术标准的制定,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十年内,土壤修复市场肯定是有几千亿元的。修复企业要苦练内功,实打实积累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另外在商业模式上要有所创新,增强资本和人才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和经验模式。”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说。
据高胜达介绍,土壤修复不仅需要了解场地历史使用情况,细致到哪个车间生产哪种物质,怎样运输,还要了解土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土质和地下水流向,修复方案要根据现场不断调整。
“比如农药污染场地的修复,我们做了第一个农药厂修复项目,但修复第二个农药厂时,方案可能跟第一个完全不一样。可能需要做五六个农药厂后,才能对农药厂污染有基本的把握。”高胜达说,土壤污染修复特别强调技术含量和经验,但国内引进国外技术的配套跟不上,产业链上下游各种各样的设备和药剂存在节点连接的问题。
针对技术问题,高胜达建议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应该围绕国产化研发出一些创新技术。“很可能国外经济复苏了,它们的土壤修复市场对我们企业开放了,我们的设备也可以返销到它们的市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蒋建国更担心的是修复中的二次污染。由于受到修复时间的限制,国内常常采用耗时较短的异位修复方法,即将受有机污染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搬离到别处,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处理。
蒋建国称,市场刚开启,很多修复企业没有什么经验积累。同时为了节约成本,企业在修复过程中对二次污染的控制不到位。
“比如有机污染,开放式的挖掘,开放式的运输,没有控制地"随地堆放",都会造成二次污染,对这些,现在(国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一严格,成本就上去了。”蒋建国指出,行业缺乏一个相应的标准,规定一块场地修复需要投入多少。因此国内不同地方差异非常大,有的项目几千万元,有的则需要几亿元。
“场地修复的程度跟用地性质有关,居住用地、公园用地、展览用地的修复都应有各自的标准。场地修复的费用,要考虑一块场地的污染种类、污染程度、需修复的土壤量,每块场地都不一样。修复标准不一样,成本就不一样。”在各种标准上,蒋建国建议尽量细致完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