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公开选秀 5私募自筹3000万报名
2012年11月28日03:39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 [平安信托公开选秀 5私募自筹3000万报名]
21世纪网
近日,有消息传出,5家私募带着自筹的3000万元资金,将展开一场为期6个月的竞争,而这场竞争的裁判则是平安信托。
出人意料的是,凡是和平安信托合作发过产品的国内几大私募比如重阳等都被排除在外。这5家私募则是平安信托精挑细选的新秀。
平安信托也给出了这些竞争者相当诱人的筹码:优胜者将获得平安信托的帮助,平安信托将利用自身平台帮助其扩大规模,最大有望超过10亿元。
而这场鹿死谁手的战争,将于下月开始。
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大家都是众说纷纭。而讨论的焦点则集中在如何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如何分成两个问题上。
单一产品的短期考核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据了解,在竞争期间,5家私募将自筹3000万元资金,并在投资过程中接受平安信托的评估。这5家私募都是国内规模较大、在业内较有知名度的公司。
“3000万元由私募自筹,五家私募各自拿着3000万运作半年,业绩胜出的私募平安信托未来将帮助其在3000万元的基础上扩大发行规模,平安有的是高净值的客户,最大规模有可能会超过10亿元,私募发愁的就是产品销售问题,这对五家私募新秀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熟悉平安信托此次运作内幕的人士告知21世纪网。
不过对于平安信托这种选秀模式,上海某大型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21世纪网采访时则表示出了某种质疑。
质疑一:5家私募是如何选出来的?难道就看规模和知名度?
对此疑问,熟悉平安信托此次运作内幕的人士告诉21世纪网:“平安信托这次选秀,首先排除了和平安信托曾经合作发过产品的私募。比如重阳等大私募就不在这次选秀之列。平安根据规模及过往业绩来综合选定了5家私募。”据悉,平安信托之所以放弃了那些和他们有过合作的私募,是因为那些私募的以往业绩,平安信托都有记录,所以再进行选秀意义也不大。
质疑二:仅仅通过半年时间就来确定哪几家公司入选,是不是不符合考核标准。
目前国内的阳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基金的业绩进行度量,包括单位净值和单位累计净值、季度投资组合、收益能力(重点考察绝对收益),以判断作为一个整体,基金的业绩是否能够战胜市场;二是对基金业绩进行分解研究,对公司基本情况、投研团队、投资理念和风格进行分解研究,以判断经理人是否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判断能力;三是从基金业绩持续性特征加以分析,以判断基金的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
从上述业绩评价中体系也可看出,业绩持续性是个重要的分析指标。但平安信托对五家公司仅仅用单一的理财产品且只有半年时间来考核,会不会有失偏颇?
实际上近期一直颇受市场关注的新价值投资经理罗伟广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罗伟广管理的资产实现净值飙升近两倍,成为2009年的私募冠军,可短短三年过去,如今的罗伟广旗下管理的十来只产品净值很多接近拦腰斩断,成为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很多资深投资人士表示,考核私募业绩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放在几年内、且应该看其旗下产品累计收益和排名,而不是单一产品的短期考核情况。
对此疑问,上述熟悉此次平安信托运作模式的人士也给出了答案:“其实平安信托这次选出的五家私募,首先是考察了其规模,另外也跟踪了其近几年的业绩。这次半年的运作,平安信托主要是考察其交易风格和投资理念是否吻合。”
据悉,为了此次考核,平安信托也打造了一个评估体系,业绩仅是其中一项参照标准。在最大回撤、持仓比例、投资理念与实际交易符合度等方面都有精确的计量。如有私募自诩是价值投资者,但是其大比例仓位用作快进快出的概念炒作,这在评估体系中都会有体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