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在华日系车品牌在中国日子并不好过,近期以来,整体销量下滑50%。在目前正在举行的广州车展上,一汽丰田副总经理田聪明就透露,今年日系车销量能够完成年初计划的八成就不错了,一汽丰田也无论如何无法完成既定目标。田聪明还介绍,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称谓也将从以前的“丰田中国”更名为“中国丰田”,并表示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记者: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如果买车的话,你还建议他们买日系车么?
路人1:那肯定是不会了,还是选择其他牌子的车吧。
路人2:不愿意买日系的。
从记者的街头采访来看,日系车要想走出销售低谷并不容易,一汽丰田已经把今年的销售目标从60万辆下调到48万辆。田聪明从2008年担任一汽丰田副总经理以来,先后经历了“召回门”、地震海啸等困局,但每次都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化险为夷,但这次,他却直言,“无论如何完不成任务”。
而对于此次把称谓从“丰田中国”更名为“中国丰田”,外界并不看好,甚至有网友调侃,“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品牌观察家杨曦沦就认为,起码短期内没有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杨曦沦:目前来说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光改名字并不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颠覆性的认知,你就是变成中国企业了,甚至有种“朝三暮四”的感觉,会让人产生这是“策略性、技巧性”的感觉。但从长期考虑,三年五年之后,一直把“中国丰田”叫下去,可能就会有战略上的效果,这需要时间。
薛旭是多家著名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顾问,他也认为,只“改变名称”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薛旭:在中国人看来,丰田还是日本的丰田,它还是全球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分支机构。第二问题就是,它整个的日本文化和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可能会好一点,但不会有本质变化。
记者:你说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是指技术转让这方面么?
薛旭:对。我估计它还是会在战略层面上仍然跟过去保持一致的政策。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这是日本整个政治文化和民族文化决定的。
薛旭所说的实质性问题,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看来,就是从以往经验观察,日本汽车企业相比欧美车企,在技术转让上往往更加保守。而在网络上,关于“日本将淘汰技术输往中国”的言论也非常流行。
贾新光:日本的汽车企业确实存在一些保守的倾向。比如说,最早去找他们合资,他们是不愿意合资的,只愿意向中国输出产品,后来因为欧美的企业都合资了,他们也被迫来合资,其实在技术转让上,日本企业应该是最消极的,包括中国希望把他们混合动力的技术转到中国来,它们一直是比较消极的态度。那现在看,由于客观的原因,它们是有些转变。
这种改变正在发生。中国市场目前在丰田汽车的版图中排名第三,但增长潜力却是日本和美国市场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丰田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开始加速,更名只是措施之一。此外,丰田还将日本总部的职能向中国倾斜,在中国增设了技术研发中心,而在丰田中国公司的高层中,也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
记者点评:如果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业的中心舞台,恐怕没有人反对。这意味着什么?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以前,外资品牌可以有意无意地拿一两款车过来试试水,但是现在不同了,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外资汽车品牌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付出,拿出真本事。在当前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走错一招棋,或者任何外界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汽车厂商陷入非常大的困境。
目前丰田已经在国内开设了技术研发中心,大家关心——接下来,丰田有没有可能没有把真正有含金量的技术带到国内,从而推动中国在全球汽车业地位的提升?
这个问题也许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丰田肯定会把一些核心的技术,特别是油电混合动力的一些技术拿到中国来,但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都不可能全部的拱手让人,这一点我们完全理解并支持。其次,未来丰田也不可避免的会把它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带到中国,为中国本土市场专门研发和生产汽车,从而带动市场竞争、人才流动和技术交流,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地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