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工作论文警示中国过度投资风险
2012年12月03日01: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 [IMF工作论文警示中国过度投资风险]
中国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这是个一直富于争议性的话题。IMF近期的一份工作论文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过度投资达到GDP的10%。过去10年这一情况日渐积累,其相对正常水平的偏离已经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部分亚洲新兴经济体。
这份讨论中国投资是否过度及其影响的工作论文是一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代表IMF官方观点。三位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仍然落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正常区间内,但过去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却让其他国家相形见绌,这很大程度上是大量投资拉动的。
论文指出,由于缺乏资源,亚洲国家通常都诉诸外部投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曾经创造奇迹,但也易于产生隐患——过度的投资造成资本价格过于便宜,资产价格飞涨,当经济增长不再能支撑高投资所需要的回报时,就需要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加以纠正,比如银行系统的崩溃以及汇率危机。一旦发生危害,相关国家需要好几年才能恢复过来。
中国的投资率一直高于其他亚洲国家,但为应对全球危机,2007至2011年的中国投资率上升到了接近50%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这就是中国达到50%的投资率主要是由国内的储蓄所支撑的,外部投资的作用居其次。但是过度投资的成本仍然存在,大企业由于容易获得信贷,投资效率并不高,而家庭承担了相当一部分低效率的成本。
论文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推算中国的过度投资率。在某一计算方法下,过度投资占到了GDP的20%。根据精确的假设,在2007年到2011年,相对于理想数值,中国的过度投资可能占GDP的12%至20%之间。即便是在考虑了中国的经济腾飞过后,计量经济学证据仍表明中国过度投资。
在考虑了其他因素之后,论文得出结论称,实际的过度投资占GDP比接近10%。尽管相比于亚洲其他经济体,中国不那么依赖外国资金,但这仍有可能引发对金融危机的担忧。
过度投资主要来自大公司,它们通常能够获得信贷优惠条件。小公司和家庭则承担了这些成本。论文说,这种成本转移的规模每年可能达到GDP的4%。
论文建议中国逐步削减投资,转而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促进消费,从而在转变经济增长引擎的同时,使得普通家庭能够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