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冰川科学家出身的官员在党代会上只字未提GDP发展目标,而是把生态经济作为全市发展最大的目标。张掖市委一位人士透露,湿地恢复与保护是当地考核官员的一项重要标准。
李伯牙 第十段 第三站 张掖
本报记者 李伯牙 张掖报道
从金昌到张掖的火车上,古长城断断续续,隐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藏在窗外一片苍凉的景色之中。而越靠近张掖,村庄越来越多,杨树、柳树也越显茂密,一扫之前的荒凉。
这个河西走廊中部的城市,东邻武威,西接酒泉,地处咽喉要道,是河西走廊的“蜂腰”位置。靠着河西第一大河流黑河的滋养,这里地广土肥,物产丰饶,被称为“金张掖”。
不过,上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黑河中上游水资源利用强度加大,下游经常断流缺水。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对黑河水量开始实行统一调度。
这些年,张掖在黑河沿岸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力推生态城市建设,还规划了多处湿地,发展“宜居宜游”的生态经济成为张掖主推的方向。
保护河西之“肾”
张掖一直是河西走廊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甘肃”中的“甘”字即来自张掖,元明清以来张掖都被称为甘州,也曾是甘肃的省会。
张掖有人口130多万,是河西人口第二大城市。由于地处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处,张掖不仅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新欧亚大陆桥上的要道。
黑河水养育了这一地区。这条河从青海省境内发源的河流,北出
祁连山之后一直流到甘州区西边又向西北折行,一路穿过临泽、高台二县,再流经酒泉金塔县时又转向东北方向,进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后消失在沙漠。
黑河及其众多支流所形成的大片湿地,是张掖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肾”,发挥着生态屏障作用。如果黑河中下游干涸断流,库尔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将在此合拢。
这不仅会威胁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甚至会影响到大西北的生态安全。
上世纪后半期,由于上游过度用水,一度导致下游居延海干涸,不仅成为西北一大风沙策源地,更使得额济纳绿洲荒漠化加速,威胁到下游的生存。
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对黑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每年张掖要保证黑河下泄水量不低于一定流量。
在此背景之下,生态经济之路成为张掖的必然选择。
在去年党代会上,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表示,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这“一山一水”是张掖绿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区,要在生态背景下统筹一二三产业、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当前与长远。
这位冰川科学家出身的官员在党代会上只字未提GDP发展目标,而是把生态经济作为全市发展最大的目标。张掖市委一位人士透露,湿地恢复与保护是当地考核官员的一项重要标准。
目前,投资2亿多元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建成,占地46平方公里,位于张掖市区北部黑河东侧。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的朱伟告诉我,夏天鸟儿很多,在公园里的观鸟亭可以看到天鹅。
生态经济之争
推行生态经济并不容易。
“你说张掖拿这么多钱搞生态到底合不合适?”家住甘州区市民朱伟,指着有些冷清的国家湿地公园说。
一位“退耕还湿”的农民对我抱怨说,“搞这些湿地又换不来钱”。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透露,在甘肃省政府,也曾有领导希望张掖加快发展经济。
不过,在张掖市委市政府内部,对生态经济持支持态度的人也很多。
在他们看来,张掖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如果一味强调发展,而破坏了环境,那将是得不偿失。
“河西走廊典型的特点就是,有水就是绿洲,无水便是荒漠,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把水管好了。河西走廊只有10%的土地是绿洲,水很金贵。”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说,黑河流域的治理借鉴了石羊河的经验教训,而它的亮点在于湿地恢复和保护。
在陈克恭的设想中,发展生态并不意味着不顾经济,事实上他在推动“宜居宜游”产业。
“宜居”,是张掖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优势进行城市改造和拉动经济的一个手段。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近在建的滨河新区,规划建设集商务会展、高档居住、教育科研、旅游休闲和区级行政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新区。这个新区与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旧城区相呼应,避免了旧城改造对历史文物的破坏,拉大了张掖的城市框架。
除了湿地公园之外,张掖的大佛寺、马蹄寺、木塔寺等人文风光与著名的丹霞地貌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丰富,张掖试图通过发展“宜游”,以旅游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张掖的玉米育种产业也相当发达,甘肃是全国的制种业大省,玉米制种主要分布在张掖,占到全国市场的40%。
不管是宜居宜游,还是制种业,这些产业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态环保,耗水少甚至不耗水。
作者:李伯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