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全球碳排放今年又创新高
2012年12月05日01:58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原标题 [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全球碳排放今年又创新高]
多哈会议正在进行中,全球碳排放量却又将创出新高。
12月3日凌晨,《自然》杂志的《自然 气候变化》专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报告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12年进一步增加,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
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风险加大
2012年预计增加的2.6%碳排放量,使得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比《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基线年1990年增加了58%。
在伦敦主持发布以上数据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英吉利大学的科琳·乐凯芮(Corinne Le Quere)教授表示,在全球气候对话期间如此高增长的排放,让人感到好像没有人在认真听取科学界的看法。
2012年增加的排放量进一步扩大了实际排放量和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的排放目标之间的差距。
“我很担忧,按照目前的排放趋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太高,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计划。”乐凯芮说。
发表在《自然 气候变化》杂志的分析结果显示,为保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的目标实现,全球排放在2020年之前必须大幅削减。
分析显示,即便没有气候政策的驱使,比利时、丹麦、法国、瑞典和英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使得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年减少了5%。
最近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银行、欧洲环保署等机构都分别发布了相关的报告,并揭示了情况的紧迫性。这些报告的分析均指出,目前全球的排放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
比如,世界银行发布“降温:世界难以承受4摄氏度”的报告说,全球正朝着“到本世纪末气温升高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4°C”这一趋势发展,除非人们采取重大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出现极端热浪增多、作物产量下降和海平面上升等后果。
根据世行的这份报告,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0.8°C。
中国的比重存争议
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同时称,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28%)、美国(16%)、欧盟(11%)和印度(7%)。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的排放在2011年分别增加了9.9%和7.5%,而美国和欧盟则分别降低了1.8%和2.8%。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Trevor Davies)称,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不过,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表示,“中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这一结论在社会经济意义上是不成立的。
李志青表示,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报告都提出了全球碳排放失控的警告并催促国际社会加紧应对步伐,但其中并无“中国碳排放世界第一”的说法,也没有对全球各国的碳排放进行量化对比。就此而言,上述两份报告兼顾到了各方的利益和顾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尚无各国官方认同的碳排放计算标准和核查手段的情况下,现有的国别排放数据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就研究数据本身也可发现,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还相差甚远。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盟在碳减排领域付出的巨大努力,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吨,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已经接近欧盟的水平。另一方面,印度的人均排放较低,为1.8吨。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也提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有关,所以全球碳排放责任的归属非常复杂。
“中国的碳排放水平有着"绝对高而相对低"、"总量高而结构低"的特征,以"碳排放世界第一"一句话来概括这些特征显然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够全面的。” 李志青说。
因此,李志青称,要完整、全面地计算各国的碳排放人均水平,应该通过消费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来进行测度,而不能仅仅以能源消耗量或者碳排放的直接消耗量来进行测度。
作者:胥会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