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冲击中小上市银行第一大股东宝座
或倒逼国资背景股东增持
编者按: QFII大举抄底银行股终于被公告证实
南京银行第二大股东巴黎银行的一纸增持公告同时将南京银行推入“谁是第一大股东”的争议中。事实上,不仅仅是南京银行,10月汇金宣布继续增持四大行后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QFII也通过二级市场以及大宗交易市场买入或增持了多家上市银行股权。对于部分股权分散的银行股来说,国资背景的大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同步增持的方式以捍卫控股权。
目前,南京银行、
宁波银行的国资背景大股东与境外法人银行(含其QFII席位)的持股比例都比较接近,有“大权旁落”风险
本报记者 张 歆
一份言辞意味深长的增持公告,揭开了巴黎银行以南京银行战略投资者和QFII投资者双重身份进行的最新行动。虽然巴黎银行暂时未就下一步动向明确表态,但其截至目前的行动在客观上已经可能会导致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变更。事实上,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第一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不足20%)的上市银行并不仅仅包括南京银行,宁波银行、
民生银行等都在此列。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前十大股东中,新加坡华侨银行也以两个身份出现,一个是持股10.07%的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华侨银行),另一个是持股1.86%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上述华侨银行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一份值得玩味的公告 南京银行12月7日公告表示,公司接到大股东巴黎银行书面报告,巴黎银行于2012年10月10日至2012年12月6日,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身份,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593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98%。记者查阅南京银行三季报发现,截至9月30日,巴黎银行持有南京银行3.77亿股,持股比例为12.68%,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加上本次增持的股份,其目前的持股比例已经上升至14.68%。公司第一大股东紫金投资截至9月30日的持股数量为4.08亿股,持股比例为13.76%。巴黎银行的持股数量显然已经超过了紫金投资三季度末的持股量。但问题是,这种比较并不公平,因为很显然“时间口径”并不一致。从三季度末至今,紫金投资是否也进行了大手笔增持尚难判断,这份公告内容不长,其实却很值得玩味。首先,南京银行称呼巴黎银行为大股东,这一称呼显然没错,毕竟持股5%以上的股东都可以称作大股东;但A股市场投资者概念中,大股东的称呼通常与第一大股东划上约等号,因此,公告中也隐含了从目前的数据看,巴黎银行似乎暂时持股数量最多这一信息(不过,此前南京银行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并不能判定巴黎银行的持股数一定多于紫金投资的持股数)。
其次,公告强调,巴黎银行是以QFII的身份增持的。也就是说,巴黎银行的增持属于典型的二级市场行为即其增持股份没有锁定期,可以随时减持;而紫金投资买卖南京银行股权则受到限制,根据禁止短线交易的相关规定,紫金投资在增持后的6个月内不得减持,其市场操作的方向性更明确。
巴黎银行的两个身份 资料显示,早在南京银行上市前的2005年10月12日,南京银行便与巴黎银行签订了《战略联盟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巴黎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手南京银行19.2%的股份。同时,双方将在零售银行、资本市场、消费信贷等8个方面展开合作。巴黎银行也将为南京银行提供技术等多方支持。南京银行同意,在巴黎银行持股被摊薄的情况下,将协助其增持股份,使其持股维持在合理水平。
在南京银行上市后,巴黎银行的持股比例被稀释至12.6%。此后,巴黎银行便多次向南京银行表达过增持意向。从监管规定来说,巴黎银行也确实还有很大的增持空间。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
而根据本次公告中披露的情况,巴黎银行选择了以其QFII席位进行增持,这样巴黎银行可以在战略投资者身份之外,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二级市场的直接操作,更加进退自如。而且,该席位背后的资金来源既可能是巴黎银行本身,也可能来自其他海外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前十大股东中,新加坡华侨银行也以两个身份出现,一个是持股10.07%的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华侨银行),另一个是持股1.86%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上述华侨银行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也就是说,巴黎银行和华侨银行目前的持股(上市城商行)结构十分相似。这两家境外法人银行都是“两条线”投资:初期,通过战略投资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入,等待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上市后,在二级市场灵活决策,通过QFII席位进出,选择适当地时机抄底增持,也保留在适当时机快速撤退的可能。
为什么选中南京银行? QFII抄底行动升级的突破口为什么会选择南京银行?
一位持有南京银行股权的李姓资深股民对本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在银行股中还是综合沪深逾2000家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南京银行的投资价值都属于较高。
在该投资者眼中,股本结构看,南京银行在16家银行中流通盘最小,而且是全流通,未来再没有大小非上市的冲击;从盈利能力看,南京银行摊薄净资产收益率12.54%,在16家银行中,暂时排名倒数第三,可提升空间较大,且一旦提升将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从业绩增长看,南京银行的净利润每年均有20%以上的增长。2009年每股收益0.84元,2012年有机构预计1.31元(按复权计算1.701元),增长103%;从估值来看,南京银行2009年初的市盈率超过20倍,目前动态市盈率仅6倍,且市净率一度低于1(破净),目前股价也仅是略高于净资产;从市场表现来看,2012年以来上指上证指数累计下跌9%,南京银行按复权价下跌超过12%,落后于大盘,属于超跌。
QFII抄底银行股不手软 其实,除了南京银行外,QFII对于其他上市银行也都有所行动。
就单纯的估值数据来看,A股的银行股无疑是全球最便宜的银行股,一是体现在港股的中资银行股的股价远远高于当前A股银行股的股价,比如说
招商银行的H股股价就高于A股股价15%;二是体现在当前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平均不足6倍,动态市净率也只有1倍左右。而由于经济的回稳,这些低企的估值数据就意味着中资银行股的确严重低估了。
受此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银行股的资金流向出现了有意思的变化。一方面是境内资金甚至包括基金等机构资金陆续撤离银行股,甚至还出现前期个别银行向下破位的走势特征。但另一方面则是大宗交易平台持续出现
海通证券国际部席位大肆买入中资银行股的信息,在业内,海通证券国际部素有“QFII席位集散地”之称。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提供的信息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包括民生、兴业、
建行等9家上市银行上周均上了大宗交易平台,且买入营业部均为海通证券国际部。
宁波银行股权结构类似 本报记者注意到,16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的股权结构最为类似,也存在在境外法人股东通过某种形式增持时会逼近第一大股东的情况。
宁波银行前十名股东及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宁波市财政局和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为一致行动人,两者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10.87%和7.3%,合计为18.17%;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是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两者的持股合计占比为11.9%,虽然与宁波市财政局和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的合计持股尚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宁波市财政局和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占比并未达到20%,按照上述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华侨银行仍有超越可能。
作者:张 歆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