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6日,IPO待审企业已增加到830家,其中上证所主板168家,深交所中小板342家,创业板320家。IPO“堰塞湖”越积越高,让管理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一些弄虚作假的待审企业,更如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股票长期不能上会上市,其业绩造假的事实就会暴露出来。证监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会发行监管部审核二处处长常军胜近日在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就明确表示,“现在已披露和在审企业业绩下滑的较多,下滑20%算比较稳定了,下滑50%不在少数”。
如何尽快消化IPO“堰塞湖”?市场人士献计献策。有业界人士就积极向证监会建议,用新三板来化解IPO“堰塞湖”。而从11日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来看,这一建议似乎也得到了证监会的采纳。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证监会或出台政策鼓励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以疏导化解IPO“堰塞湖”。
新三板能化解IPO“堰塞湖”吗?
笔者以为,这恐怕只是业界人士的一厢情愿。将排队IPO企业搬到新三板,丝毫都不能减缓IPO的压力。形象点说,不进新三板挂牌,这些待审企业是站着排队,而进了新三板挂牌,无非就是提供一条板凳,供待审企业坐着排队。可不论是站着排队还是坐着排队,这些待审企业上市的目标并不会改变。因为这些待审企业需要的是融资。
其实,进入新三板挂牌,对于排队待审的企业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毕竟在新三板挂牌不能实现融资,虽然挂牌以后,有可能通过定向增发来再融资,但这种再融资不仅融资金额有限,而且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与其这般不确定,恐怕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站着排队,一心一意争取早日实现A股上市。更何况,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还需支付一笔挂牌费用。因此,除非管理层强制规定待审企业必须到新三板挂牌,或者规定IPO公司必须在新三板挂牌两到三年时间,否则,这样的引导恐难有好的效果。
而且,新三板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目前新三板的设计实际上也将很多待审企业拒之门外。因为,现在新三板只有
中关村科技园区与今年8月国务院扩大试点而新增的上海、武汉和天津三地的国家级科技园区。只有这四个科技园区的企业才能上新三板。而即便新三板进一步扩容,也只是限于科技园区。而我们看到,目前的待审企业很多并不属于这些试点园区,也不属于科技园区。
笔者认为,要疏导IPO“堰塞湖”,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改革现行的发行制度。
(皮海洲,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