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温州金改进展慢缘于传统习惯的阻力
和讯网:我们知道温州金融改革已经获批国家做试点,但推进的进度似乎不是那么快,给我们社会的感觉总是觉得这不像温州人的风格,他们做改革的试点、尝试这么几十年都是大刀阔斧地在干,您觉得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原因?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吗?
张平:法律可以说是文化的一部分,确确实实和当地的传统和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就像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的法律体系都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而中国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来沟通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家族、亲情、像我们长期县级以下的政府在历史上是没有法的,是靠祠堂,靠《白鹿原》里头的方式,犯了法了,违规了就拉到祠堂里打几板子,平时祠堂的人在管。
温州它一直也是这样,他们平时要融资,召集一些亲戚朋友吃顿饭10个亿就到手了,但让他们做正式的招股书,按照现在律师这种流程写好一个招募书,再去找,再去做合同,这一套他们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出台的好多政策和法规是不是好的金融创新或者救当地急的,这也有一个问题,有些他们希望的创新是不是真的做了,而且这在当地的落实也是个问题。有些出的新法规,这是不是最满足当地的需要?比如说当地对民间借贷需求最强烈,实际上我们好多创新是我现在允许你借了,我这里搞个借贷中心,你来这里等级等等,这就和当地的传统和习惯结合的不是很好,我倒是觉得你要充分发挥资源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什么事情不是政府一参与就有信用了,就好了。相反,你把法规健全了,只要事后的救济,比如这个东西确确实实借了有道理的我就支持你,你就会得到保护,你就会得到权利的主张,这些才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我看来,政府由管变为服务就是创新。态度的事儿可以做了,其实我们老还是有一种习惯,政府老在中间备案、登记、审批,叫了这些词儿就感觉到好像受保障了似的,但实际上老百姓不一定这么看。
和讯网:因为此前政府觉得我没有管你,你不是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了嘛,所以现在我要管你,他这个逻辑也很简单。
张平:是的,不是说政府不应该管,但这个管的角度要用服务和教育的方式,你去借这么多钱,举个例子,当然我站在我们的角度为律师说话,你用更加教育的方式,要做一个决策,做商务的决策和借钱的决定,你去问问你的律师,问评估、审计相应的中介,你请好了,这就像当年北京有一个著名的案子,有一个很有名的创业者和VC在那儿打架,当时阎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不知道他当初要那个钱是不是别人拿枪指着别人脑袋的,我理解是双方都请了律师和中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这时候政府落得清闲,你们现在出了纠纷,你们自己继续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你不能说我当初借钱,比如我借给吴英的时候,律师也都看了,知道里面有相应的风险,做了提示了,这就够了。我们更多的监管或政府的指导和服务的思路应该有一个信息充分披露过渡,而不是什么东西我来督查,我来管了就没问题了,其实不是的。
美国是最成熟的资本市场,美国政府是最消极的角色,他相对不是管得越多越好,因为政府真的管不过来,你只要做到了两边你都有相应的中介把关,都有相应的讨论和谈判的过程,如果涉及到谁诈骗了、欺诈了,比如说作假了,明明是一块烂地或很不好的项目,他把它过度包装了,包装得特别好了,这时候政府应该追究它的责任,否则它是一个商务活动,这样他跑路,亏了就亏了,投资亏了也是很正常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好多的问题,大家都期望政府来解决。我个人感觉,前海的制度创新和未来的推动和温州感觉这个过程就会不一样。因为它本身有在香港的辐射和影响下,本身对西方的东西以及对法律的理解和接受,用我们现在时髦的话,它的顶层设计也相对做得好一些,上级政府支持也好一些,正好社会也有需求。就是温州确确实实有它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只是说政府要怎么样去适应,一句话就是更多地从管理向服务、支持角度来抓。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和讯网:现在新三板扩容是个比较热的话题,也有很多人提出我们未来要做到一万家,您觉得制度上要注意哪些事情?
张平:我的思路也是一贯的,新三板,上次去重庆还有三板的预板。
和讯网:还有四板、五板。
张平:流动性确实政府想通过新三板和制度设计鼓励更多的公司,让股权更多地流动起来,这从本质上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和我们发展GDP一样,没有必要上来就先定目标,定指标,这不是发展制度创新的模式,你要有一万家公司,这一万家公司最后质量不高又导致又有一些……随着三板针对的是一些有钱人,如果弄得不好的话……
和讯网:也弄得怨声载道。
张平:他不光是怨声载道,你就把这个新生事物扼杀了,我个人的观点,你没有必要定一个数字式的指标,我们的官员喜欢用数据说话,好像我有多大的成就。他们有他们的考虑,但从制度创设来说,我宁可前面哪怕推得非常慢,但是非常稳健,在这个市场里真正为将来创业板、中小板成为……比如我推了300家,结果200家非常顺利地登陆了创业板,我认为这个制度比你搞一万家成功。现在坦率地说整个新三板服务中介跟上去的都不是很高质量的圈子去做,因为大家都在拼数量,(费用)很少去做,第一他当地一拼,收费很便宜,为了凑数量,区里推的就一定找区里的企业,这也是一个诟病,既然你要搞这个东西,可以挂牌到你那儿去,比如说武汉要搞创设,为什么不在湖北就搞,为什么非要到你区里去找,现在的市是,园区领导指定相应的券商、律师挑几个,他为了凑数量,必然在质量上要下降,这是很显然的,你倒步入扎扎实实地让中介各尽其职,真正把一些好质量的公司推出来。我这个就只推了300家,但这300家再过了两年,200家去了创业板,去了中小板,都顺利过会,顺利转板了,这个口碑,这个声誉当然不一样了。我挂三板本身就会真正成为一个品牌,而不像现在凑个数,甚至一些园区本来企业就不多,他要凑多少家,四个企业都上了,这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还是要显优,而不是显数量。
和讯网:而且要让我们这些中介机构自己去选?
张平:对,它是市场的选择,和我前面那个观点一样。现在还是园区指定的或者政府有形的手痕迹重一些,这是我个人感觉。
和讯网:谢谢!来源和讯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