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中国应警惕制造业过早空心化
2012年12月24日20:18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记者胡家源
“从美国和欧美的教训来看,最后只有11%的增长是由制造业创造的时候,也是个问题,我觉得要警惕制造业的过快萎缩和过快转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
周天勇是在参加12月22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主办的“2013中国薪酬趋势研讨会”时说这番话的。当天研讨会发布的人力资源调查显示,2012年1-9月份,在制造业、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这4个行业中,制造业的就业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是负增长,下降的幅度超过20%。这反映出制造业目前的低迷态势。
周天勇认为,制造业就业的负增长要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另外一方面可能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内制造业由于税费太重,信贷的融资成本太高,人民币升值以及工资、社保这些成本的提高,导致许多制造业难以正常经营。
第二,中西部的工业化还处在中期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前期阶段,制造业向西部转移了一部分,但是向国外转移的幅度比较大,可能存在制造业过早空心化的问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
报告还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东道国排名中,印尼和泰国的排名大幅提升。报告认为,由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东盟各国在制造业上的相对竞争力继续增强。
在周天勇看来,发达国家都面临这个过程,把制造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便宜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以及廉价的资源制造产品,出口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再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商标等服务贸易来平衡发展。但这几年也出现问题了,就是产业空心化。
“出现欧债危机的几个国家像希腊、西班牙,制造业比例很低。而比较好的两个国家,德国制造业是19%,日本是20%,在欧洲像德国算经济比较健康的国家。”周天勇说,中国的制造业比例在35%、36%,如果快速的下降,以前的这些国家人均GDP到5000美元的时候开始转移了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转移会不会有些早熟?
按照他的设想,原来几十亿的人给几亿的人生产消费品,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很便宜,但如果中国的制造业过快过早向国外转移,再过10年、20年,十几亿人口的消费品加上欧美的消费品,最后都是南亚的几亿人供应出口,“这个世界会怎么样?还是国家制造业的安全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