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兰香 北京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瑞银近期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000人,且多数裁员将在投资银行进行,引发对这家瑞士最大的银行集团未来的战略和前景颇多揣测和质疑。
“我们在全球的裁员计划主要是针对投资银行的固定收益自营业务,一是适应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因为固定收益业务对于资本金和流动性的要求将更高,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范围内对相对复杂的结构性产品需求都在下降。所以如果固定收益业务整体需求下降的同时资本金的成本却在上升,大机构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走原来的路,还是走一条不同的路。”瑞银亚洲投资银行部主管金弘毅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
在新的形势下,他认为每家投行都要有自身的定位,而不能再追求“大而全”。从瑞银来说,第一大优势是融资、并购咨询、经纪、研究等传统投行业务,第二大优势是财富管理业务。“这些业务对资本金要求都很低。因此未来我们将以这些投行业务为主,既可以提高我们资本金的优势,也可以体现出我们结构上的优势。”金弘毅说。
自从11月初宣布上述投资银行改革计划后,瑞银的股价一度上升幅度超过25%。
由于亚洲国家/地区做复杂的固定收益自营业务本来就比较少,因此瑞银此次改革对亚洲业务影响较小。“我们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业务重点其实一直是和新的战略重点相吻合的,一方面是传统投行业务,如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等,第二方面是财富管理业务。对投行部(融资并购业务)来说,今年亚洲区收入保持排名第一,体现了我们的战略优势。”金弘毅说。
国企、房企纷赴境外发债
对于包括瑞银在内的国际投行来说,2012年的亚洲IPO市场可谓充满挑战。
首当其冲的便是香港。受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影响,香港的IPO市场规模大幅下降,今年预计仅为2000亿港元左右,仅为去年的一半,这令瑞银亚洲投行部过去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缩水”。
“今年这一块收入大幅下降,除了市场的原因,竞争的投行也多了,还有一些IPO因为市场原因被推迟了。”金弘毅说。
香港IPO市场业务受阻,但企业融资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为瑞银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已经上市的企业有持续融资的需求,今年有几个大的项目都是我们牵头,如
民生银行3月底H股增发大约14亿美元,香港唯一一家上市中资租赁公司远东宏信租金公司的3.7亿美元二级市场配售,以及昆仑能源13亿美元的配售,这些都是闪电配售,无需境外监管机构审批,也很受投资者欢迎。”金弘毅称。
同时,中资企业境外发债的步伐也在加快。他表示,今年发债项目远比过去多,中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大型国企,今年在境外发债明显增多,反映出他们在境外的投资和融资需求增加。
“另一类型是在境内很难融资的企业,主要是地产公司,今年的高收益债发行很踊跃,很多利息都在10%以上,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在国内做类似信托贷款的收益率也差不多,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个利息并不算高。因此有大批地产公司在境外发债。”他表示。
除了美元债券以外,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即点心债亦是瑞银关注重点。今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弱,点心债发行一度放缓。惠誉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点心债发行总额为688亿元,而2011年同期为1535亿元。但随着包括深圳前海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出台,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得到推进,业内人士预计点心债市场未来仍将继续发展。
12月5日,信达在香港通过其海外平台公司发行了3年期20亿元点心债,成为第一家发行点心债的资产管理公司,瑞银担任全球协调人之一。“20亿人民币的发行量与国内发债规模相比还是小的,但未来很有潜力。”金弘毅说。
今年8月,大成生化科技表示,2012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因此违反点心债的某些财务契约,造成了技术性违约,令点心债市场前景进一步蒙阴。但金弘毅认为,出现违约并非不好,点心债市场一开始由于需求过旺而存在一定的泡沫,随着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增多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市场供需会渐渐趋于平衡,点心债会更健康和持续地增长。“伦敦的离岸美元市场是四五十年才发展起来。”
城商行酝酿赴港上市
2012年,境外资本市场遭遇“寒流”,不仅仅是在香港,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活跃度都较去年大幅下滑,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及规模更是跌至冰点,创下近三年新低。
在此背景下,国内券商纷纷裁员,瑞银证券作为外资券商中的“翘楚”,今年亦面临IPO业务颗粒无收的窘境。“今年很可能是2007年以来瑞银证券唯一一年没有做成一单IPO业务的,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短期的现象,长期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是看好的。”金弘毅表示。
A股IPO自今年10月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金弘毅预计,这种状况肯定会改善,希望IPO陆续能小范围重启。
对于谋求在A股上市的企业,他认为,如果暂时无法成行,可以寻求其他上市渠道。城商行就是一个上市遇阻的典型例子,自从2007年
南京银行、
宁波银行和
北京银行登陆A股后,城商行上市之路就此停摆,而目前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数量众多,何时重启仍是未知。
“城商行有融资需求的很多,实际上他们去境外上市没有监管上的障碍,只要条件成熟就可以,现在也确实有几家在做这样的准备。重要的是,这家银行必须有特色,比如在某一个地区成长性特别好的,或者中小企业业务很有特色,因为现在在境外上市的中资银行也有十几家了,既有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有重庆农商行这样的地区性银行,投资者在考虑投资更多中资银行股的时候,一定会看它的优越性或特性,这是很重要的前提。”金弘毅称。
他还透露,明年有可能会有城商行去香港上市,瑞银目前正在辅助一家城商行赴港上市,该银行是国内最大的几家城商行之一,但他未透露更多情况。
“城商行未来或许需要更多整合,没必要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银行,原来很多行业也很分散,经过很多年的重组并购,把公司的数量降下来,公司规模大了,运作会更规范,更有实力。”金弘毅表示。
除了城商行外,租赁公司亦可能是香港IPO市场未来的热点之一。
瑞银在2011年3月帮助远东宏信租赁在香港上市,虽然这是迄今为止在香港市场仅有的一单租赁公司IPO,但金弘毅认为,租赁公司如果有良好的客户群和信贷记录,具备较好的商业模式,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外资背景,境外投资者都会有兴趣,未来可能有更多租赁公司在港上市。
中企海外并购更多元化
在“中概股”屡遭打击的阴影下,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私有化渐成趋势。
据i美股统计,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20日,美股市场共有45家中国公司提出过或者完成了私有化,其中已经顺利完成的有17家,正在私有化过程中的公司有21家,另外也有7家公司终止了私有化。
“过去三年中资企业去美国上市已经相对变少了,仅限于网络科技相关的公司,大部分大中型企业还是首选香港和新加坡,但过去十年还是积累了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有些是正常上市,有些是借壳上市,很多出事的都是借壳上市的,这的确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信心,未来去美国上市的企业数量还会下降。”金弘毅称。
对于退市或私有化,他认为这对一些企业是好的选择,因为在市场的信心打击下,有些企业的估值太低了。“企业退市也未必是单纯的财务技巧,有些是退了先养一段时间或做一些并购,未来再以不一样的形式上市。”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则在加快,这其中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传统的资源类并购还会持续发生,如中海油对尼克森的并购;其他行业过去海外并购不是很多,但陆续的也会增加,通过买产品、品牌或技术等实现,金弘毅称。
今年他经手的一个案例是,海尔并购新西兰一家上市电气公司,过去海尔持有其少量股权,对新西兰市场和这家公司熟悉几年后,条件具备后就提出全面收购要约,“中资企业海外收购的手段也更加灵活,行业也多元化了”。
在欧洲一些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的时候,中资企业去当地收购是一个较好契机,但也并非没有风险。“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表面上看收购价格很便宜,但除了和卖方谈好条件,还要去和卖方的债权银行谈,怎么样理顺财务上的结构,降低未来的财务成本。”金弘毅称。
随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推进,海外收购的需求有所上升,而由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为了去杠杆化而抛售资产,亦带来一些收购的机会。
金弘毅曾负责
中行在新加坡收购飞机租赁公司等案例,他表示,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对于海外并购各家银行都在探讨,但实际出手都比较谨慎。
“谨慎的原因之一是资本金还是要小心应用,中国的市场始终在增长,持续需要资本金支持,必须要考虑如果1块钱拿到国外用,是不是会比放在国内好,二是金融行业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本土化的行业,中资银行必须要考虑在当地是不是有自己的优势,如果银行只是为了服务走出去的企业配套在当地的需求,可能不需要买当地一个很大的机构,只需要买个小的,或自己建一个分行,就足够了。”金弘毅称。
作者:刘兰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