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公司”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共同的目标。为此,三巨头近三年的海外并购数量和金额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其海外油气产量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体现了其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不过,要成为世界一流石油公司除了看交
易和产量这些硬指标,还有更重要的软实力需要考量,比如,对国际油价的话语权、对非常规油气开采核心技术的掌握等,而这些正是三巨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急需补课的地方。必须走出去
最早提出国际化战略的是中石油,目前其海外产量也是最高的。早在1991年,中石油就首次提出了把跨国经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1993年10月,中石油与秘鲁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塔拉拉油田7区作业服务合同,正式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2011 年底,中石油海外产量达到120.8 百万桶油气当量,2011年其油气总产量为1285.6 百万桶,海外产量占其总产量的9.4%。
中石化和中海油虽然在海外收购资产时间较晚,但其发展势头也同样迅猛。中石化2011年的原油产量为321.73百万桶,其中海外原油产量为18.36百万桶,占比为5.7%;中海油2011年的原油产量为258.5百万桶,其中海外原油产量为39.7百万桶,占比为15.3%。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海外收购金额已经超过了中石油。2010年和2011年,中石化的海外并购金额连续两年都超过100亿美元;中海油则在2012年年中发起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
可以预见的是,三巨头未来几年的海外油气产量仍将继续提升,中石化甚至提出了到2015年海外产量比2011年翻番的目标;而中海油如果能顺利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其总的产量规模将增长约20%,海外产量增长比例将更大。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国内的油气产量增长潜力有限,要稳定能源供应,中国油企必须走出去。三桶油在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加世界石油产量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不少效益,这从他们近几年可观的海外产量上就可以看出。
不过,周大地称,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开发生产并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西方石油巨头的模式,而是应该走出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自己和当地的双赢。
缺失定价话语权
要衡量一个石油企业是否属于国际一流企业,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是重要的指标。
“三桶油仍处于粗放型扩张阶段,虽油气产量、销量、国际油气权益占比等有所提升,但其核心竞争力仍未有实质性的改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告诉本报记者,三桶油虽屡屡涉足国际油气资源,却无法对世界原油价格产生影响,在原油定价机制中缺乏话语权,使得国内国际油价之间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内油市的稳定。
银河期货分析师李涛则认为,中国油企缺失国际定价话语权与其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程度较低有关。现货石油贸易是以期货价为参考,如果不能影响期货价格,就自然没有石油的定价权。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WTI、伦敦布伦特、辛塔、迪拜等,而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的产品与这些期货市场紧密相连。举例来说,美国石油巨头的生产、停产检修计划以及库存变动都能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再比如,ICE欧洲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现在是应用广泛的定价基准,一些国际石油巨头就是该交易所的股东。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所生产的原油几乎都还不是具有影响力的期货标的原油。
对于中国的油企来说,如何才能影响石油定价?宋智晨认为,我国应当加快期权期货市场的建设步伐,逐渐将石油衍生品纳入其中,并适当参考石油巨头的开采成本、油气产销量,建设国内相对独立的原油价格形成体制,进而增强对石油价格的把控能力。
李涛也表示,推出中国的期货品种有助于中国油企获得石油价格的影响力。此外,在石油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实施走出去战略、兼并收购国外的石油企业、参与国外衍生品市场等途径都是中国油企努力的方向。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三大石油公司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此前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石油将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推出石油期货。他认为,必须有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也应形成上市地的原油价格及原油价格指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