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经济学家》:外国高校感受在华办学不易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月5日文章,原题:外国大学感到在中国办学比预期困难 无论是出于赚钱目的,还是为了和迅速崛起的泱泱大国展开更多合作,外国大学争先恐后地在中国招生,同时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纽约朱丽亚德音乐学院和杜克大学,是最近挤入中国市场的几所外国院校。另外,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院校宣布开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项目。有的招收中国学生进入外国院校就读,有的提供双学位。最大胆的做法则是在中国创办卫星校园。
不过,由于中西方教学体系的标准和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这些外国大学都感到,同中国合作实属不易。北大-耶鲁联合本科生项目的失败说明了外国大学面临的一些问题。耶鲁方面7月终止这项合作,理由是费用高、入学率低。2007年,该计划推出后不到一年,耶鲁教授斯蒂芬斯特恩斯写了一封公开信,披露中国学生猖獗的抄袭行为。他说,中国学者似乎普遍对此持容忍态度。
不过,耶鲁大学的经历并没有阻止其他学校涌入中国,而中国政府也对国外大学的到来给予大力支持。官员们希望这种合作能阻止学术人才流向国外,并推动中国大学的进步。
有些时候,与中国机构合作的外国学者会担心如何处理政治敏感话题。美国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杨大利说,在他组织的研讨会或课堂上很少存在政治限制,即使在公开活动中也是如此。但他认为学者需要谨言慎行。(田颖译)来源环球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