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理财产品井喷 利率市场化重估债券信托收益率 2012年6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第一时间,青岛银行决定将存款利率调高至最高上限1.1倍。
然而,此举能否留住存款,青岛银行高层的心里依旧没底。
“其他银行也把存款利率调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高至1.1倍,我们吸存优势并不明显。”青岛银行行长助理陈霜决定把吸存重担,交给新成立的青岛银行财富管理委员会。而董事长郭少泉对此的期望,除了尽快提高银行设计研发理财产品的水平,还有给青岛银行沉淀更多的存款。
“尽管存贷款利率被放宽浮动区间,但存贷比的监管要求还在,需要通过做强理财产品业务争取更大存款规模,银行才有底气拓展创新业务。”一家城商行高管直言,理财产品的一大优势,正是产品利率不受监管机构控制,能够贴近市场投资回报预期。
或许各家银行都有这层考虑,作为中国新兴财富管理工具的银行理财,其产品募资规模已远超证券投资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募资规模之和。
2012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计发售约2.39万款银行理财产品,远超2011年发行量总和,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量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6.73万亿元,市场普遍预测年底余额有望突破9万亿。
银行理财井喷背后,利率市场化的大幕已渐渐开启,正倒逼银行吸存压力骤增,也将为银行理财带来新的机遇期。
银行利差缩水
过去6个月,青岛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接近30亿元,是2011年底的近6倍。陈霜最大的希望,是理财产品一旦到期,30亿理财资金能全部转化为银行存款。
为此,银行不得不付出一定代价。
一位青岛银行人士透露,通过调高存款利率上限与做大理财产品规模,青岛银行过去6个月新增存款达到近80亿元,结合青岛银行去年三季度末存款总额接近756亿元,目前青岛银行的利差收益损失额接近亿元,约占前三季度经营利润13亿元的7%。
“各家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差收益损失。”上述城商行行长透露,除了存贷利差收窄,银行为兑现理财产品较高收益吸引存款,有时不得不做出利润牺牲当前投资债券或货币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4.5%,较存款利率上限高出约1%。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额外利息支出,主要由银行资产管理部购买债券,或投放高息资金拆借等手段转嫁利息支出风险,但在月底商业银行迎来存贷比考核期前,部分银行仍会选择发行相对高收益预期的债券型(或货币市场)理财产品吸引存款,这笔额外利息支出则由银行自身资金池投资收益“补贴”。
广发银行副行长宗乐新坦言,在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金融市场部除了给银行增加各种金融交易中间收入任务,还要协助拓展理财产品收益来源与加强投资品种交易风险控制。
所幸的是,历经去年两轮降息,目前投资债券(货币市场)的6-12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预期较年初5.58%下降近1.1%,让银行理财产品吸存“成本补贴”有所降低。
“吸存压力还在,我们会发动银行资产管理部与金融市场部员工四处寻找相对高收益预期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进一步增加存款。”目前陈霜津津乐道的,是青岛银行去年11月底发行的一款32天期年化收益约5.8%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只是,当20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撬动银行留住存款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则悄然推动新一轮利率市场化。
“在银行内部,有人把银行理财收益率曲线,看成最接近市场化的存款利率曲线图。”上述城商行高管透露。
债券市场是银行理财产品井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央行决定放宽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一个月后,去年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与企业发债净融资额分别达到5401亿元和2486亿元,两者相差2915亿元,是2009年底以来的最低值,去年8月企业发债净融资额创下当时年内新高2584亿元。
债券市场迅速扩容,得益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将相对高收益的债券视为吸引存款的投资首选。
一位券商债券承销业务主管回忆说,去年7月最疯狂的现象是,年初少人问津的城投债(由于对地方城投公司高负债率与还债能力偏弱的担心),6个月后却一券难求。一家银行资产管理部找到他,要求先垫资提前锁定AA级以上城投债额度,再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募资“回购”上述城投债,因为要赶在年底商业银行迎来存贷比考核前,发行挂钩城投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吸引存款,满足存贷比考核要求。
“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理财产品发行前出现城投债价格大幅下跌,银行等于自己买单投资亏损。”他表示。
但银行理财产品似乎不为所动,其认购热情仍推动债市扩容速度远超预期。
一位债券型基金经理曾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债市收益率的短期影响,主要是短期资金利率被推高,引发债市发行利率水涨船高;中长期影响则是债券融资渠道快速发展与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骤增。
然而现实正相反,在利率市场化实施初期,债券市场已迎来大扩容;而债券发行利率反而持续走低。
原先发行利率应在4.25-4.5%的AA+评级企业债,实际招标利率接近4%,AA级城投债发行利率从去年底的8%-9%降至约7%,更有甚者,部分债券评级机构看到城投债市场投资需求旺盛,将原先应在AA-信用评级的城投债,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包括调高城投公司偿债能力或增加抵押物估值等)调高至AA级别,在满足银行理财产品债券投资标的信用评级要求同时,进一步拉低发行利率。
“如今,收益预期6%-8%的部分债券投资型银行理财产品,都难以找到相应发行利率的城投债匹配,有时银行自己不得不补贴约1%的利息支出。”上述券商债券承销业务主管透露。
他更担心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短借长投等资金错配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量债券型银行理财产品在年底前突击发行,主要是吸引存款完成存贷比考核,由于这些理财产品存续期短,与中长期限高收益城投债形成期限错配,一旦产品到期赎回债券套现,极易引发债券价格下降而蒙受价差损失。
不过,银行似乎有自己的风险管理方式通常银行金融市场部会安排相应的资产池,以约定价格回购城投债,先确保理财产品收益符合预期,至于银行吃进城投债所蒙受的利率或价差损失能否对冲,就看银行金融市场部的操作水准。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倒逼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产品将债券视为高息存款替代品,债券市场扩容仍越演越烈。以城投债为例,目前在发改委排队等待审核的城投债项目约在300个,一旦获批,2013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上限约在6000亿-7500亿元。
债券扩容隐忧
信托利差优势挤压
相比债券市场受益利率市场化迎来扩容期,一向标榜发行利率最接近市场化的信托产品,其利差收益正悄然缩小。
一家信托公司副总直言,他深刻感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压力,尤其是当信托产品发行利率随降息下浮,又遭遇利率市场化后,信托产品平均发行利率较实际存款利差进一步收窄,“具体收窄幅度,每个产品不一样,主要压力来自银行代销渠道。”
他所说的银行代销渠道压力,是部分银行私人银行考虑到银行存款利率上调1.1倍后,要求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利率相应上涨0.3%-0.5%,理由是投资客户已经习惯房地产信托产品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应该有7%以上的利差。
这种提息要求,令借道信托融资的部分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加大。
一位房地产公司负责人打算将房地产项目融资渠道,从信托转向房地产夹层投资基金,原因是当房地产融资项目完成公司背景资质、抵押物估值与还款来源评估等环节后,融资成本谈判却出现分歧信托公司考虑到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希望这款今年2-3月发行的信托产品发行利率在11-12%基础上再适度提高0.5%-1%,以保持信托利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优势。
他提出不同意见,信托产品融资成本该由项目本身资质与还款能力所决定,而不是利率市场化前景。
长期以来,信托享有两大政策红利,一是利率管制,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固定,在实际负利率的环境下,越来越多资金追逐利率不受管制的信托产品,期望获得高收益回报;二是分业经营,相比其他金融投资产品有投资范围约束,信托产品吸引房地产,艺术品、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等,给投资者提供丰富产品选择。
然而,当“发行利率最接近市场化”的信托产品遭遇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的政策红利注定被削弱。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他私募融资工具的发展挤压信托产品的空间,对信托是种挑战。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我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达到6.32万亿元,较2011年的4.81万亿元增长近31%。
“所幸信托产品在混业经营方面的政策红利还在起效。”上述信托公司副总表示,比如房地产行业与区县级地方融资平台很难从银行获得足够贷款支持,只能通过信托产品募资,成为今年信托业资产增加的主要推手。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离不开信托产品。
通常银行会先和AA评级企业谈好融资成本与融资额,再将企业贷款需求“交给”信托公司包装成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募资,由于银行给予企业足够授信额度令信托产品违约概率极低,这类贷款需求通常会被打包成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银行理财产品完成高息吸存的任务,而信托公司则借助银行风控降低产品风险。
但不是每个产品都能火中取栗。“一旦出现信托产品资产处理不力而偿付违约,所谓信托产品相比利率市场化的利差优势,就成了高息揽存的幌子。”上述信托公司副总直言,信托公司其实还在做概率游戏,如一只信托产品报酬率在1%-2%,只要信托公司的100个信托项目里,不超过2个违约需要信托公司兜底,这家信托公司等于成功化解偿债风险。
尤其在利率市场化与其他私募融资工具兴起后,信托公司的业务收入与业绩考核压力更大,在拿不到足够优质的融资项目后,也只能放宽部分融资项目的风险控制审批标准。然而,最大的问题是谁来给被低估的偿债风险买单?(来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