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迁京事件尚在发酵,中联重科又遭“匿名举报财务造假”,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国工程机械正面临着集体信任危机。
1月8日,中联重科临时申请A股和H股紧急停牌,缘起香港媒体报道收到匿名举报信。该匿名信举报中联重科财务造假,将部分未实际售出甚至不存在的订单
计入正常销售额。中联重科在8日晚上发布澄清公告,全盘否认有关“财务造假”的指责。同日,微博亦有传言,说工程机械另一巨头三一重工在当天被证监会高层开会时批评,“声称搬迁北京,但其实调整折旧年限,大量裁员,掩盖变更会计政策。”
龙头企业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是2011年二季度以来下行周期的行业困境。经历高速增长后的中国工程机械,需要更多务实与理性,也需要对投资者更透明。
中联重科停牌背后
1月8日,香港《明报》刊发《匿名信指中联重科夸大盈利》,称收到一位自称是国际投资者所发的匿名信。
报道称该封“真伪仍有待证明的匿名举报信”指出,“以去年前三个月为例,该区域正常销售额为20.55亿元,B类销售额为1.38亿元,C类销售额为4.83亿元,只以正常销售额与2011年同期的19.84亿元作比较,按年增幅只有3.5%,但将三种销售额加起来,则按年增幅一下子跃升至34.8%。”同时称,“中联重科不只在华东区使用这种‘造数’手法,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可以表现优于同行,有双位数纯利增长。”
报道出来后,中联重科8日申请A、H股停牌,并于当晚发布了澄清公告,全盘否认财务造假。中联重科表示,“公司从未有分类销售政策,更不存在B类销售和C类销售,公司所有销售均为正常销售。公司并无机会见到报道中所称的‘内部销售文件’,公司也不存在。”
中联重科还公布了华东区2012年前三个月的销售数据:13.19亿元,与2011年同期的10.02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1.64%。
据三季报显示,中联重科去年业绩一枝独秀,是行业中唯一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双增长的企业。同为行业龙头的三一重工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6%,净利润同比下降23.42%。这也让中联重科面临质疑。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同城对手三一重工一位高管认为,在去年那种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中联重科不可能做到如此漂亮的销售业绩,“谁逆行业大势就是行业大盗。”
匿名信一出,未经实名认证但坊间普遍认为是三一重工高管“梁林河”的微博表示,“我早就说过会出事的”,“‘撒旦’的灭亡是因为自己,决不是上帝。”
但忙于迁京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则撇清此事无关三一。他在9日一早即发微博:请媒体不要挑起“群众斗群众”,表示“中联发生停牌事件后,我昨天下午4点飞回长沙召开紧急会,要求:1、自律,高管严禁就此事接受任何采访;2、自查,此事是否与三一员工有关,昨晚汇总情况,尚无任何迹象表明此事与三一有关;3、自省,要求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严查是否存在任何违规行为”。
向文波的撇清不难理解。迁京风波尚未平息的三一,8日又有微博传言被证监会高层开会时点名批评其借迁京之名掩盖其裁员、会计政策调整。向文波有自己更重要的工作要干,比如对此辟谣、推进迁往北京。
9日晚上,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其201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关于修改的议案》等事项皆获通过,其注册地迁往北京举动已正式启动。
“规模利润向优势龙头集中”
去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的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净利润69.59亿,同比增长16.75%,业绩雄踞榜首。
在去年11月的上海宝马展上,中联重科副总裁兼营销总公司总经理郭学红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联有四成以上的利润都来自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
1月9日上午,中联重科品牌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联重科今年的业绩和利润双增长除了公告提到的因素外,其财务费用和人力费用亦远低于同行。在规模相当的情况下,中联重科的轻资产结构,较轻的财务和人力成本对利润构成作用突出,其经营业绩和利润的双增长符合逻辑,不存在造假。
2011年报显示,该年度中联重科比同城对手三一重工总人员少22994人,按平均薪酬计算,中联重科可节省约10亿薪酬支出。此外,中联重科2010年末H股融资150亿港元,三一H股计划则至今未成,这导致双方在利息支出方面差距亦高达数亿。
银河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邱世梁在去年12月26日与网友交流时,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销量将会有所回暖,并表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是洗牌,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利润向优势龙头公司集中。
邱世梁并称,杠杆销售是国际、国内的通行惯例。他中期看好行业龙头,认为市场化的竞争造就了中联和三一两家企业的成功,并因此大幅拉开了与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距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