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流通战略定位确立政策落实是关键
中新社记者 刘长忠
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央政府赋予流通业重要战略定位,一系列产业导向及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专家认为,中国流通业的改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革发展在历经三十多年波澜曲折、沧桑巨变后,2012年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其标志是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流通业的重要文件:《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规划》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专项子规划之一,也是国内贸易规划第一次享受国家级规划“待遇”;《意见》作为促进流通改革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其涉及方面之多、对流通业地位作用强调之重,也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仅见。流通界资深人士说,一年之内发布两个流通业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记忆之中还不曾有过。
《规划》和《意见》都将流通业(国内贸易)称之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是继1962年中国提出商业是国民经济的“桥梁”后,由中央政府对流通业作出的新的战略定位,对于提升流通业的地位将产生现实和长远的影响。
专家指出,流通业地位的上升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首先,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加快流通业的发展是必然之举。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常态化以及大力开发潜在的消费,都要求加快流通业的改革创新,而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也要求流通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提升。据统计,国内商品批发业、零售业、饮食业、修理业、运输业等传统流通业,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40%;而城镇化转移出来的农民,70%要靠流通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其次,据官方披露的数字,2010年,流通业中仅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即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6%,是占比第二的行业门类;流通业税收占全国税收21.8%,远超过其全行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流通业就业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8.2%,就非农产业的就业来说,流通业提供的就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举足轻重。
专家认为,《意见》既重申了过去未能落实的某些既定政策,也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如,关于连锁经营企业由总部统一纳税问题是十年前提出的,但落实情况很差,《意见》再一次强调落实该项政策;又如,七年前国务院文件就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设立财务公司,但由于门槛过高落实情况不好,此次再一次重申该项政策,并增加了可以运用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的规定。
《意见》在减轻流通企业负担方面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据悉,此项政策将于2013年2月25日实行,总体降低幅度为23%,其中餐饮业和汽车销售刷卡费率降幅最大,达到37.5%。融资政策中,支持发展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是近年来各地流通企业在实践中的创造,开辟了小微流通企业(商户)新的融资渠道。税收政策中,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
农产品,以及完善并落实家政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政策,也属于改善民生、支持大众化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中前一项政策已基本覆盖居民“菜篮子”中的主要品种,后一项政策将支持市场需求潜力最大的生活服务业。
专家指出,2013年将是贯彻落实《规划》和《意见》的关键之年,对未能执行文件有关条款的部门和地方,中央政府当启动行政问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