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中港台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2013第一财经(香港)金融峰会文字实录

2013年01月15日17:04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贸发局携手合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于2013年1月14至15日在香港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亚洲:缔造全球新形势”。

  主持人:杨燕青 《第一财经日報》副总编辑

  致辞演讲:秦朔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報》总编辑

   讲嘉宾:朱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杨燕青: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新一程。这个背景非常简单,大家都知道我们十八大报告中给中国金融改革框定了比较清晰的内容和框架,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建设多层次的资本经济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还有加快发展民营机构加强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等等。

  在所有金融框架背后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而且是非常独特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系。

  我们可以举几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但是中国还没有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但是中国的汇率体系还没有完全浮动。中国有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但利率市场化还走在路上。人民币正在成为国际化货币但是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可兑换。

  再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独特的背景下,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变得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看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只看中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要胸怀世界。也就是说只有深入了解世界深入理解中国才能把这个事说清楚。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多位来自中国内地、国际组织、业内的资深人士,他们非常的权威,能够来解读这件事情。

  首先有请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朔先生致欢迎词,掌声有请。

  秦朔: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作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财经媒体集团, 第一财经非常荣幸在本次亚洲金融论坛期间能够举行第一财经香港金融峰会。非常欢迎大家,谢谢。

  今天我们峰会的主题是中国金融改革新一程。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香港作为国际上最开放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和国际自由港,金融贸易行业的中心,与内地的发展一直息息相关。

  中国内地每一次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新出发、再出发都推动了香港的发展,也受惠于香港的服务。无论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还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无论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扩大内需推进城镇化,还是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以及两岸的关系,都离不开香港继续发挥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的作用,发挥香港在服务领域的带头作用, 发挥香港独特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如果把内地比作一条巨龙,从某种意义上香港就好比眼睛,每一次这条巨龙的再出发、新出发,对香港来讲也都意味着点睛的机遇,可以看得更远,找到更多的机会。

  改革开放之处,这种机遇可能表现为前店后场的模式,帮助广东先行一步。在1992年小平南方讲话以后,这种机遇表现为大量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今天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在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大背景下,随着内地整个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新的金融改革次第推开,为香港继续发挥服务中心功能有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机遇。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香港将迎来新一次的点睛之举。第一财经将进一步地关注香港报导香港。

  最后,在十八大之后我们共同聚集在这里探讨中国改革和金融的再出发,我深信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因此我衷心祝愿此次峰会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杨燕青:感谢秦总,下面我们进入主旨演讲的环节。大家知道我们有两位非常资深、非常有权威性的专家来解读中国金融改革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我们要请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朱民先生。我要非常简短地介绍他,大家每个人都了解他,我要从我的角度介绍他。

  朱民先生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老朋友,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在全球金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人。朱民博士回到中国是在1996年,他在中国银行待了14年,后来去了中国人民银行。为甚么他要去中国人民银行呢,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一个民,这大概是上天注定的。

  朱民先生被广泛认为具有极强的天赋,或者说他藏着一个水晶球,能够预测、看到、洞见趋势,和一些领域微妙的变化。比如说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他就预言经济过度金融化会导致问题,后来我们就看到了如此惨痛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朱民博士指出中国经济会V型反弹,其他大经济体会L型反弹,当然L型是平的甚至不是反弹,最终也被证明是事实。我还要说,朱民博士是第一财经日报年度金融书籍的两度获奖作者,我要给他做广告。我们非常喜欢的两本书,《 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 《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我们期待他能推出更多书籍,更多进入我们的榜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朱民博士。

  朱民:感谢第一财经的邀请,感谢杨燕青主编的致辞。不好意西,朱民朱民,民就是老百姓,所以我就是个小小老百姓,很简单的事,被我们的主编一说就说的很玄乎。很高兴将中文,这也是个很高兴的事情。外国朋友对不起了。

  今天的题目是中国金融改革整个发展议程,这个题目太大我驾驭不了。我想从其中一个侧面来讲,我想讲面向实体经济的中国金融改革。我们现在对金融业改革的讨论很多争议很多,各种不同的方法、观点、模式,但我们讨论所有的金融改革都不能忘记它的起点和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离开实体经济服务的话,金融业是长不好的,也是要出乱子的,有无数惨痛的经验教训证明的。所以我想简单沟通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金融业改革一定坚持以面向实体经济为主。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第二是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金融业需要支持哪些实体经济。第三是我们的改革措施和方针。简单和各位嘉宾讨论沟通以上三个方面。

  第一是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我觉得这个认识是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形成的共识。危机以后所有人都在琢磨,我们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危机。得出几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全球金融体积太大,2007年全球金融资产,银行资产,股票市场的市值加上在建市场的总额大概是GDP的450%-460%左右,今天下降到366%左右,所以金融业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到今天仍然是3.6倍。所以金融业的规模很大,规模一大的话由于资本有限(导致)杠杆比例很高。雷曼垮台是他的杠杆比例达到40倍。只有2.5%的资本金在运营。

  第二,金融业中介活动越来越从传统的银行转到以市场为主的操作和运营。这也很重要因为传统中介的银行面对客户有一个规范的监管和经营,当它移向市场为基础时,整个规模的扩大,以交易为主的金融业,变化非常大。

  在发达国家,整个的金融服务超过一半以上,在危机以前是以市场为基础。大家也许想不到,哪怕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经过证券化以后,一半以上经过市场交易,被市场投资者持有。整个传统银行业走过了这样的资本市场化过程,使交易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了。而且资本市场具有强烈的顺周期性,这当然就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三就是整个金融业的产品创新太快,使得大家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它的交易目的,CDES也好,两次方债券凭证也好,认识不够。

  但是为什么金融市场会发展那么快?为什么整个业务会从银行业转向影子银行业?会转向资本市场的操作?为什么产品会发展那么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金融业离开了为实体经济服务而转为自我服务。金融业向实体经济服务的时候,它受到实体经济需求的约束,它的发展还是有规模和理性的。当它离开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走向自我服务以后,金融业自己的交换交易等等,整个市场就可以无限发展。

  危机以前,整个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达到450万亿的规模,今天还是400万亿的规模。外汇市场现在是5万多亿美元一天的交易量,98%和贸易没有关系。当整个金融业移向自我发展的时候,整个交易速度加快,波动加快,就会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现在回头看,金融业离开向实体经济的发展,它不但会产生金融危机,而且会误导实体经济。

  在美国产生的次债危机,次债危机是一个产品,通过低利率零首付使得不符合贷款买房子的人也能够贷款买房子,使得人为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人为地制造了房地产的泡沫。最后,金融业的破灭导致了整个房地产的破灭,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危机,2008年就是这样过来的。

  我们再往前看2000年的科技泡沫。现在回头看2000年科技界说的事情现在都在发生。2000年的科技泡沫不是科技泡沫,是金融泡沫,是金融危机。所以金融能够和实体经济连起来,是金融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我觉得这个至关重要,无数的经验教训和危机告诉我们,如果离开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会非常困难。

  第二点就是在中国的宏观情况下,金融业要为哪些产业服务。我想举主要的几点。第一,金融业要为制造业服务。大家可能会问,制造业很容易啊,不就是服务吗,还有什么可说。不是那么简单。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现在地位已经定了,这个格局在未来也不会改变。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在上游没有资源,在下游缺乏品牌。而发展这两端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上游是靠债券市场的支持,下游的品牌是靠对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亚洲正在形成垂直的产业供应链,但我们没有垂直的金融供应链。现在金融对制造业的服务主要还偏重当中的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完整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可能维持。所以金融业支持制造业,从完整的产业链过程来说,有很多事可做。不单是包括支持国有企业,也包括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等,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金融业第二要支持农业和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的地位不可能改变。中国现在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它的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广大的农村农民,这个格局不改变,金融业不服务于农业,不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上去,中国不可能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涉及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服务系统,因为农业是微型的、中型的、反周期的服务,整个农业金融服务,让农民和农户享受金融的便利,更有效地进行生产,来靠农业周期,这是金融业普遍面临的很大问题。在发达国家100年以前经过了很多的创新和改革才走到今天。

  金融业要为服务业服务,我们现在讨论很多,中国要改变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增长模式走向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这都说的很对。怎么扩大内需?全球金融危机说的很清楚,扩大内需不能靠借债,不能靠政府的刺激。因为归根结底,如果靠借债的话,你是债务上去了,不可能可持续。全世界的经验表明向中国这样5000美元人均水平走向极度改变的时候,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是从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改变。这样的话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如此才能走向内需为主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危机再次表明借钱支持的消费模式不可持久。

  我们看到危机发生在美国这么大的国家,发生在欧洲这么富有的国家。所以你必须自己创造收入,创造收入的前提就是打开服务业。打开服务业服务业需要完全性的金融服务,跟企业贷款用房地产作抵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服务业因为比较小,周期比较快,固定资产比较少,它需要完全不同的金融服务。没有金融业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不会发展,中国的服务业不发展,中国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无法改变。

  金融业要为城市化服务。我们现在讲城市化讲很多,但城市化不等于楼市化。城市化最根本的问题是城市给居民提供城市性的服务。水电交通 教育医疗文化服务等等,这些服务在公共领域里成为公共效益服务,这是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最根本的原因,而不是说城市之所以是城市是因为有大楼。

  而这些服务的特点是它的投资周期比较长,经营周期比较长,利润比较薄,但是收入比较稳定。这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金融服务体系,跟现在企业贷款是完全不一样的服务,是对公共事业的金融服务。

  中国对公共事业的理念和体系都很弱。没有对公共事业的金融服务,公共事业发展就很难,没有公共事业的发展,没有交通水电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等,就没有实际意义的城市化。因为单住进楼里不解决问题,

  金融业要为老龄化服务。中国现在面临很大挑战就是我们正在迅速地老龄化,而我们面临挑战的是未富先老,就是我们的增长水平还没有达到2万美金,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老龄化。但中国有很大储蓄,怎样把居民的储蓄变成有效的财产,增加产品的增加值,使得居民具有更多的抗风险能力,用这些储备的金融资产为未来的老龄化做好准备。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

  谁做这事?金融业。金融业需要把老百姓的储蓄很好地经营管理增加收入,使得今天的储蓄在未来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使得可以过很好的老年生活。这是整个金融业服务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金融业要建起金融的防火墙,维护中国经济安全,阻止外界的金融冲击和危机冲击。中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的贸易大规模走出。中国的金融网特别大。我们的研究发现,危机以前外部影响对GDP增长变动幅度的影响大概占30%左右。今天,经过危机以后,中国的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外部冲击影响对中国GDP产生波动的影响高达65%。中国是一个完全国际化的经济,是一个完全在国际体系中发展和生存的经济。在这个情况下,怎样有效防止外部金融冲击,维护经济实体的稳定发展?金融业。所以金融业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的起点和重点必须是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三点我本来想讲改革与可能的措施,但时间有限,所以我再用1分半中把要说的几点简单说完。下一位沈联涛先生会有更精彩的分享。

  我们的金融改革的任务还是很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第一次全面对中国金融体系做了检测。我们做了非常严格的检测,我们通过压力测试,把17家银行单独测试、并网测试,做了很严格的假设。比方说我们假设经济增长如果跌到4%的情况,房子跌到25%怎么办。经过一系列的压力测试我们得出结论,中国金融银行体系总体还是健康的。这是一件好事,这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金融改革和发展工程中,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很具规模的金融业。我们很高兴这个报告对全体中国金融业进行了检测。但是与此同时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金融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冲击。比如说去年,中国整体的社会融资规模里面,整个传统银行业务只占60%,40%已经移到了非银行体系资本市场。这个水平已经接近今天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好还是不好?所有的专家学者各执一词。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因为影子银行会带来危机。有人说影子银行泡沫即将爆破,有人说影子银行没有问题。

  所有的争论各执一端,我觉得归根结底就看这40%的融资去了哪里?去了制造业吗?服务业吗?中小企业吗?农村农民吗?还是去了房地产或是其他很窄的空间?如果用这个尺来衡量,我觉得比较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总体回顾中国的金融改革,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15年来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制度性系统性风险仍然在积累。资产负债裱上的风险仍然在积累。所以推进改革是必然的事情,推进改革,一个标准,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谢谢大家。

  问题:

  渣打银行亚洲区上市总监:您觉得中国的问题是金融创新过度还是金融创新不够?

  朱民:中国正在走向不断金融创新的阶段。如果发达国家是金融创新很发展的话,中国这个阶段显然不够。但是也很重要的衡量,就是这个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还是为金融自己周转服务?这还是很重要。两重现象同时并存。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讨论一方面认为中国创新太多,一方面认为创新不够,我就觉得这个太简单。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对不起。中国的金融创新还要发展,但中国的金融创新必须按照我的理解,仅仅地盯着实体经济,这样的话才不会走偏路。我们有无数走偏路的惨痛教训。谢谢。

  杨燕青:非常感谢朱民先生,马上请出我们第二位演讲嘉宾,来自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的院长沈联涛先生。沈先生同时也是中国银监会的首席顾问。我也非常简短地介绍沈老师,虽然我们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他。沈老师是最具全球视野的中央银行家和监管者,也是一流的可以代表全球化的眼光,又懂亚洲的一流的学者和金融家。沈老师也是我们年度金融书籍的获奖作者,他的《十年轮回》获得大家非常热烈的反响。另外沈老师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知道有一部片子叫Insight job 监守自盗。在这个片子中几乎每一个做金融的人都是负面的形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乎是唯一的以为是正面的形象,就是沈联涛老师。有请Andrew。来源一财网)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