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会暨国智传媒成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新华网 叶苏浔 摄 201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会暨国智传媒成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2013年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他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物价涨幅会略有提高,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价格改革的压力。
【余斌】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3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概括为三个问题,前两个是一样的,第三大风险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硬着陆,这同样跟中国有关。中央经济会议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还不仅仅判断了2013年,他认为现在进入了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13年世界经济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危机后世界经济将转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今天面临的世界经济相对低靡的国际环境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要面对的。对国内的判断认为,我国房地产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强。一方面经济稳定增长还面临着下降的压力。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去年7.8%的经过增长的情况下,已经出现了普遍严重的产能过剩。伴随着经济的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会进一步加速,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加深。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是一种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加快企业创新,从低端的生产转向高端的生产。从而消化吸收成本的上升。我们看到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是观察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第三,是金融领域有潜在的风险。第四,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我们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化和寻求全球新平衡的关键期。过去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稳定在10%的水平,我们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回落在7%-8%的水平。过去我们是10%的增长,我们叫高速增长阶段,未来是7%-8%的增长我们是中速增长阶段,目前我们处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化时期。党的十八大说我们现在处于小康社会决胜的阶段,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的转换时期,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调整或下降,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所谓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逐步下降。而新的增长动力还处在形成的过程中。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出口的高增长,投资的高增长。现在看来出口的增长和投资的增长都面临下降的压力,对原有的增长动力已经逐步削弱了。我们需要培育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我们要建立起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十二五”规划说要把中国经济增长转变到立足消费扩张的轨道,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自于消费的持续扩张。我认为这可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够把消费培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换一个角度来说,过去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依靠的是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更多的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同样这个新动力需要我们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培育,因此所谓增长动力的转换是说我们原有的增长动力逐步削弱,而新的增长动力处在形成的过程中,同时它也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
原来我们形成了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国内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像印度、越南等大量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中国全面追赶,由此导致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我们需要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也就是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我们新的优势。原有的优势已经逐步削弱了,而新的竞争优势还处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原有的平衡,原有的预期被打破,我们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过去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10%的水平,由此我们形成了稳定的预期。当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来临之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7%,7.5%,还是8%的水平呢,需要市场重新寻找,并建立新的平衡。
很多企业家跟我说感到很迷盲,我没有方向,我的企业经营非常困难,我是应当继续坚守,还是应该逃跑。很多项目不错,我是应该投资还是等待还是观望,他是原有的平衡,原有的预期被打破以后,新的平衡处在形成中的正常现象。有的人说2013年怎么样呢?大体上和2012年差不多,可能也是对的。中国经济正在增长转换阶段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这是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色。
具体的说,我们看看短期三大需求的变化。刚才隆部长已经讲了出口的情况,去年中国出口增长7.9%,2013年会在10%左右。消费在本轮经济持续下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就业保持了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是稳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2013年消费的实际增长将会高于2012年。也就是无论从出口还是消费的情况来看,大体上和2012年略有持平和提高。我认为投入的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我们可以把投资分解为三个部分,制造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35%左右,房地产投资占投资的比重20%左右,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在25%左右,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三大类加在一起占整个投资的比重80%,我们要分析这三大类的走势就可以看到2013年的基本走向。
首先看制造业的投资增长,过去很多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长保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东部地区的大量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此带来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第二,面对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东部制造业有机械设备的改造增长,去年9月份以来,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很简单,由于在制造业领域出现明显和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由此造成了过度竞争,恶性竞争,以及制造业利润的大幅度滑坡。由此带来企业家对于制造业过度悲观的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长出现明显的下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在2012年曾经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但是最近这几个月以来逐步的企稳,并有回升。经过了前一个阶段的消化库存后,房地产市场开展走上扩张的轨道。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是一种大幅度波动的趋势,在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伴随着政府刺激性政策的推出出现过负增长。去年5月份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有回升的趋势,但是去年年底再度掉头转向。这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减少,投融资平台再融资能力的下降有很大关系,由此带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下降。2013年投资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在宏观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有可能使2013年投资的增长基本稳定。比如针对制造业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如果我们推出改革,从而大幅度的减轻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就有可能在制造业领域里形成稳定的预期,还稳定制造业的投资。我们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提高它的差异性,就是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也有可能使房地产投资保持稳定。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里,在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下降的情况,如果我们妥善的划分市权和财权,稳定地方财政来源,同时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公开发行地方债券筹措资金,也可能使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保持稳定。
考虑我们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因素,为我国经济可以保持基本稳定。2013年我们需要积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我们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物价涨幅会略有提高,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价格改革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2013年CPI会上涨4%左右,以上是我的基本判断,谢谢。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