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跪访的法学教授,请站起来
法学教授刘景一代理三亚市一农场83名职工有关农场经营权案子,两审均被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败诉。近日,他带领农场职工到三亚市信访局门前跪访。刘景一表示,对于判决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一点法律根据没有,一步法律程序都没走,只有这个办法(下跪)了。(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在法律框架内讨公道的愿望落空的事实,刘景一祭出了最后一招,也是特别中国特色的一招:下跪。数十人齐刷刷跪下了,其中还有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法学教授,这一幕经由网络传播而迅速引起关注。
当然,争议也由此而起,对于下跪这一动作,甚至连刘景一的学生都直率地表达了异议。但对于刘教授而言,在下跪的那一刻,他恐怕没有太多的深思熟虑,“下跪”的想法一冒出来,就果断实施了,因为不如此就不可能引起关注,不如此本案就将彻底归于失败,继而湮没无闻。
说到底,还是眼球维权,还是靠打悲情牌伸张诉求。现实就是这样可悲,法律的事情,到最后往往要靠拢到中国式的青天情结上面寻找皈依,寻找突破口。我们要靠自我鞭笞,自我侮辱和矮化,来建立起一点点对于正义的自信。我们期待大众的眼光改变一切,期待对手在道德上感到不适,进而挤出一点慈悲心。
法律,它白纸黑字的摆在那里,一般百姓迟疑,法学教授不敢再相信。最可悲的地方在于,在一个法治时代,我们竟然没有底气说他“无能”或者“不专业”。站着的时候,他是法学教授和代理律师,但当他跪下来的时候,他与其他数十人没有什么不同,脆弱和卑微,都是一样的。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必须请他站起来,所有跪下的人都应该站起来。当今中国,下跪在公共领域,尤其是法律领域的滥用,已成一大庸俗景观。动辄下跪,不仅有失尊严,而且负面效果巨大,貌似对个案有推进作用,但整体而言,只能加剧权力大于法律的民意想象,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打击。
跪下去的人,根本不可能得到正义。即使得到,也是扭曲之后的正义。如果一定要追寻,只能堂堂正正地站着去追寻。下跪,意味着绥靖与雌伏,是庸俗功利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含混结合体,它也只能归于失败。而只有带着信心,对于法律的信心,而不是对权力温柔一刻的信心,一切才有希望。
两审败诉,也不代表着末日,法律的程序其实还没穷尽,在法治的意义上,救济永远是可能的。可是,刘景一教授对于法律的信心就是那么虚弱,虚弱得都敌不过被他批判得体无完肤的对手,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一个真正的律师,面对任何局面都必须有勇气,穿上西装,系好领带,在法庭上站着赢得官司。
作者:张若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