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局长 廖岷 |
遇见廖岷,是在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上。当时,笔者正在上网查阅资料。廖岷过来后谦恭的问候一声,让笔者帮助他下载邮箱里的文件。遗憾的是,当时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位文艺青年。后来在他下载的文件中,看出行业的相关性。再到后来,他一直谦虚的向我请教手机如何连接电脑上网。简短的沟通,直觉上这个人谦虚,但也夹杂着精明气。回到北京后,想去采访一次他,怕是打扰他的工作,便作罢了。后来,在多个场合见到了廖岷,一如既往的看好这位中国金融系统的“后起之秀”。
无独有偶,中国“三高”乐团昨晚在国家大剧院正式解散。这个由时任主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组建级别最高的乐团,在官场上展现了中国官人的高雅艺术之面。北京有这么一段台词:“有艺术家的饭局就有官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接触的众多京城官员中,多半喜爱艺术,一为高雅,二为高升。
作为中国顶尖的象牙塔之一,清华大学的艺术气息交融在如今的中国娱乐圈,细数那些你所熟知的明星们:高晓松、李健、水木年华……甚至,连芙蓉姐姐也在水木清华这片草地上“风骚”了一把。只有一条马路相隔的北京大学,则是出了名的“政治世家”,鲜有娱乐明星师出于此。北大是博雅的,但也许正是北大更为人文的习惯,让学子们愿意在娱乐圈未名而归。
尽管北大的艺术气息不如清华来得强烈,我们的记忆仍停留在“铁三角”,但还是不能阻挡廖岷式的“文艺青年”。
作为经济窗口上海银监局局长的廖岷,是北京大学1986级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1990级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大学期间是北大校园内出了名的民谣歌手,并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专辑。
在廖岷的歌词中,不难看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年青人,大多有着理想主义情怀。八十年代是一个特别迷惘与困惑的年代,但人们还为了理想坚持着自我,甚至死而后己。那时的人疯狂的热爱文学,每个人都在家里看哲学和一部伟大的小说,那时候的理想主义者被人更疯狂的崇拜,如:说中国人丑陋的柏杨、挽着裤腿登上舞台的崔建,还包括后来悴死的路谣、史铁生等一大批文学理想主义者。有位北大学生的话让人明白,“现在已经没多少理想主义的读书人了,有的要么饿死了,要么被害死了”。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是一段真正的象牙塔生活。那时的人们思想都很单纯,学校里也没有现在这么浮躁,老先生们都穿着布鞋,学生们也没有什么就业压力,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宿舍中间穿梭,四点一线,走路都不带拐弯儿的。”廖岷对大学时代的回忆俨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与北大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这些年,经过装修的北大百年讲堂,似乎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舞台。时常会有名人或是优秀的学生登台,或讲演,或唱歌,或报告。但是,正如北大的学生所说,在如今的北大,再也找不到平等的共鸣。
在廖岷履行上海的时间里,作为中国经济核心窗口,上海的金融改革一直站在前沿。从廖岷的曾任职的位置来看,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首席新闻发言人、团委书记等等,他的政治线路图,是完全中国式的步伐。而且,廖岷还有着海外留学的经验,在学术上并不亚于他人。近几年上海金融改革的创新,银行业的管理都得到了高层的认可。
他是文艺青年,他也是一颗中国金融系统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文/孟德思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