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生命人寿举牌金地,令“举牌”这个证券术语重新回到业界视野中。
想当年,在股权分置年代,展望全流通,屡被提及的一个变化是,届时通过二级市场直接交易股票,发起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会容易得多。
如今,全流通已有数年,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发动并购,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依然凤毛麟角。生命人寿之前,仅有湖北“首富”阎志举牌
汉商集团等寥寥数例。业内研讨举牌案例,还得上溯到2006年银泰百货狙击
鄂武商。
在A股市场发起并购战为何如此少?这和A股股权结构与估值体系有关。
跟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明显偏高,且大股东普遍追求绝对控股。反观成熟市场,股权大多较分散,很多跨国企业没有控股股东的概念。花旗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A股市场这个特点,跟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机制有关。大股东往往认为,只有绝对控股,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乃至去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在一个股东权益得到较好保护的市场,大股东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会得到兼顾,控制权获得的溢价是不多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大股东和高管增持偶有发生,二股东和“小非”就只顾套现了。一些大股东甚至把增发当作无成本的融资。这种现状不加以改变,中小股东持有的,就不能称之为股权,只能称之为筹码,股市与赌场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股权分散的企业不多,适合作为并购目标的就更少了。
从股权属性的角度来看A股的估值体系,整体而言国企估值低一些,民企估值高一些。而二级市场选择并购的目标,估值低才合算。这也导致并购战很难打响。
国企收购谈何容易。若干年前,一家钢铁央企收购一家省级国企。这符合行业整合的政策导向,被收购企业也很愿意,但地方政府抵死不从,甚至放出了“断水断电”的口风。央企最终知难而退。
近期,工信部列举一批涉产能过剩、亟待整合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都是近年来反复提及的行业。在这些领域里无论是行政化还是市场化的整合,都遭遇地方保护主义的反弹,导致大批企业“垂而不死”,行业整体格局混乱。
与前述估值体系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在A股,大盘股估值低一些,小盘股估值高一些,正好和并购的理想路径相反。如果大公司有溢价,小公司有折价,则大公司通过换股等手段并购小公司的案例,将大举增加。
股市作为资源配置的场所,理应成为市场化并购重组的主战场。倘若生命人寿继续举牌金地地产,或将为A股增加一个举牌案例,激励更多企业加入市场化并购战。(作者为本报编委)
作者:胡润峰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