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诺不惜代价保护欧元,并推出无限量的OMT购债计划承诺以后,欧元就一改欧债危机深化导致的颓势,稳步升值。昨天,欧元兑美元汇率创新了12个月新高:
德银:欧元汇率的“痛阈”
本周,在日本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发出“货币战争”言论以后,“货币战争”成为市场炒点的背景下,欧元汇率问题突如其来地又回到了欧洲政策争论的焦点。当过去几个月,市场对欧元区,特别是欧元区边缘国家的经济前景预期出现大幅改善的同时,不断走高的欧元看起来可能将成为了一个潜在的“欧元区经济工作破坏者”。如果欧元升值导致欧元区丧失竞争力,那么预期而来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复苏可能再次被延迟,那么可能会重新激起了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可持续问题的质疑。
欧元区的汇率“痛阈”取决于潜在的全球总需求水平。当我们把全球总需求作为变量,同时把欧元区看作一个整体,根据我们的计算,现在欧元的汇率水平已经接近“危险区域”,也就是现在欧元的汇率水平可能正在损害欧元区的国际竞争力。
(蓝线代表欧元兑美元的历史汇率走势;水平实线代表全球总需求如期增长的“痛阈”;水平虚线代表全球总需求维持在2012年三季度水平的“痛阈”)
我们把这个“痛阈”模型运用在欧元区四个最大的经济体上。我们发现,德国和西班牙(后者看起来恰恰与直觉相反)的“痛阈”达到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以来的新高,如下表绿框所示。但就算全球总需求每年增长4.2%,法国和意大利的“痛阈”还是相当低的,分别只有1.24和1.17。
乍看上去,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因为最近对欧元走高的恐慌言论大部分都来自德国。我们认为,德国对货币战争的担忧,主要不是源于对德国出口影响的担忧,而是爆发货币战争可能令欧元进一步升值,进而过分地延后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速度。
我们看来,大部分来自德国的言论反映了,德国对货币战争最终会导致全球性大通胀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鉴于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脆弱经济,欧洲央行是难以拒绝加入货币战争的。
考虑上述这些因素,欧元进一步升值是最可能的发展方向,但并不会很快地重新激起市场对欧元区边缘国家经济和财政可持续性的质疑(当然,如果欧元区今年上半年的复苏速度令人失望,那么这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这意味着,法国和意大利必须加快解放生产力和劳动力灵活性的改革进度(同时可能要加快外包化),这样才能增强经济对强势货币的弹性。 (来源:华尔街见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