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是多少呢?5806万吨。也就是我们把全世界可以出口的大豆,60%都买来了。大豆的自给率只有20%。照此计算,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1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第三届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做出上述表态。
作为世界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人口最多,消费着占全球粮食生产总量22%的国家,中国在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方面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粮食进口,外媒和中国政府对此格外敏感。
而处在城镇化、工业化迅速推进,粮食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粮食安全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是不容小觑的大事。
韩俊认为,之所以如此,一是,由于国内外稻米价格倒挂,导致大量进口;二是,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而这需要相应的粮食来转化,导致需求量增加。他总结道,国内农业资源的有限,必须要通过进口来平衡供和求,保证中国人民吃饱的同时,而且要吃的越来越好,必须要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95%自给红线=粮食安全? 由于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战略性物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不重视粮食安全。尤其是在1972—1974年发生战后30年来最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定义粮食安全逐渐被提出日程。
对于粮食自给率的争论,包含着进口量较大的大豆。2011年3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将大豆算作粮食,我国粮食自给率为90%左右。如果不算大豆,我国粮食自给率将达到97%。
根据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以及1月10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公布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增加11.2%。单大豆一项,已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9.9%。
而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援引海关数据,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
他表示,“中国粮食进口去年增加了,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因为中国粮食进口增加就说中国粮食威胁论,或者说因为这样,中国粮食不安全,是缺乏依据的。”
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为5838.5万吨,占整体粮食进口量的比重达到72.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高帆解释道,这种大豆主导型的粮食进口格局意味着,中国在稻谷、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粮食产品上的自给率是高的,因此,中国的粮食进口不会对世界粮食价格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他认为,外媒的“指责”,从善意的角度看是基于对中国甚至于全球粮食状况的关注,但这种“善意”与“中国威胁论”及其派生形态又难以截然分割。
中国从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足2%。从需求来看,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和饲料用粮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对媒体表示,加入WTO以后,中国更需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调剂余缺。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也对记者表示,对于外媒关于中国粮食不安全的批评,中国政府要坦然。只要是正常的贸易,不要在意别人的指责。即使其他国家指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什么是粮食安全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明表示,“粮食安全的核心是粮食充足稳定的供给,而不是是否是自己生产。追求自给自足并不一定就能保证粮食的安全,相反依靠进口也不代表粮食就不安全。日本、韩国粮食自给率就不高,但这些国家并不因此特别担心粮食安全。”。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国家层面来说,其核心要点是一国的粮食供给是否充足稳定,至于粮食的来源是国内生产者还是国外生产者并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粮食自给率低但粮食供应很安全的国家并不少。
至于95%的红线从何而来?高帆表示,该提法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该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生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
当时国际上,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将超过国内供给能力,并引起全球粮食供求紧张,甚至会给世界带来饥饿和恐慌。该观点发表之后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种以“中国”为分析对象的观点,中国官方政府有必要做出回应。
从国内来看,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发端于1978年的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平出现了快速且显着的提升。另外,当时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城市化尚未表征出急速推进的格局。这些情形显着改善了国内粮食的供求紧张关系。
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净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的比重也呈现出持续减少趋势,1978-1984年为3.2%,1985-1990年为1.2%,1991- 1995年为0.4%,这种格局也使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有条件提出自给率不低于95%。
“虽然95%自给率的提法并没有经过严格论证,但是它传达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粮食的高度自给自足,这是中国粮食政策的最核心的内容。”樊明强调到。
不过,高帆对记者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粮食自给率与粮食安全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日本粮食自给率较低但粮食安全程度较高。
对于粮食安全来说,自给率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因素。应将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视为观察粮食安全状况的一个“警示点”,而不是判断中国粮食格局“安全”或“不安全”的“临界点”。
城镇化影响粮食安全? 在论坛上,韩俊强调道,要防止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造成农业的萎缩,造成农民的破产,造成农村的凋零。也要防止继续走圈地的城镇化道路。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57%,比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也就是又增加了2103万城镇常住人口。
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后,中央高层密集释放“重点推进城镇化”的信号。
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村稳定,而且威胁粮食安全。
作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城镇化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日前,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陈锡文充分肯定了中国的城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他也承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粮食和其它重要
农产品的供求关系问题。
因为,一方面,人口增长在继续;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之后,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多大程度的增长有足够的估计。
在“九连增”的背景下,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目前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带的城镇化,由于占用大量耕地和宜农土地。如果粗放式的占用优质耕地,必然会危机粮食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仝志辉说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廖永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城镇化是必然选择。2011年已经超过一半的城镇化率,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向城市为主的社会转型。
他进一步解释道,排除政策的人为扭曲,城镇化本就是资源高效利用的过程。随着产业调整、工业发展,农村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到现在的集中居住,就自然形成规模效应,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换句话说,如果是合理有序的城镇化,是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冲击的。
关键是有些地方扭曲中央“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导向,借“城镇化”之名,大范围强征农民耕地。由此就潜藏着学者对粮食安全的隐忧。
作者:邵海鹏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