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40美元-50美元/千克,而国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
本报记者 于 南
1月21日,
航天机电酝酿已久的“剥离多晶硅资产”计划终于有了着落。
而随着越来越多不甚理想的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快报、年报陆续发布,“将有更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公司选择"断臂"多晶硅”的传闻也开始甚嚣尘上。
始于2006年,短短几年间,多晶硅产业可谓是经历荣耀、尝尽炎凉。而如今,即便欧美“双反”、我国颁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为行业回暖创造了一定条件,绝大多数的业界人士还是对未来心怀忐忑,在他们看来,也许一场殃及更多参与者的“风暴”正蓄势袭来 。
航天机电“剥离”多晶硅资产
早在2012年10月,航天机电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拟通过国有产权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各自持有的神舟硅业25.13%和4.57%的股权,合计29.70%,并由交易对方以现金方式购买。
对于航天机电的这一决定,2012年时接受记者采访的某券商分析人士曾认为,“这意味着航天机电将甩掉高成本多晶硅包袱,未来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实际改善”。
不知何时起,多晶硅这一曾因“沾硅必涨”现象而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香饽饽,一夜间却变成了包袱、累赘。
时间到了2013年1月21日,航天机电公告显示,根据国有产权公开挂牌结果,2012年11月22日,公司、上海神舟新能源(航天机电全资子公司)分别与唯一意向受让方上航工业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上航工业以现金方式购买了述神舟硅业29.7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航天机电对神舟硅业的合并持股比例将由之前的49.33%下降至19.63%。
在业界看来,虽然航天机电仍持有神舟硅业19.63%的股份,但此举与“剥离”多晶硅资产也已是相差无几。未来,航天机电或将集中力量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光伏电站开发,积极拓展海外终端需求市场。
随着欧州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主要电池组件消费大国大幅削减光伏产业补贴,导致欧州需求量大幅减少,加之美国反倾销政策出台,使光伏产业形势严重恶化,直接导致上游多晶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已有的6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4至5家仍在进行少量生产,而90%以上的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多晶硅重组潮或将袭来
不知是受恶劣的市场环境影响,还是航天机电的剥离之举起到了带头作用,近来,市场流传
川投能源、
乐山电力等更多的上市公司也都在酝酿对多晶硅资产的剥离。
虽然记者未能对这一消息予以证实,但透过乐山电力刚刚发布的2012年年度业绩快报不难发现,多晶硅的确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大包袱。
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1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88.48万元,同比下降42.37%,基本每股收益几近腰斩,较去年下降了0.1元至0.14元。
令人不出所料的是,公告业绩说明将“公司2012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大幅下降”的责任归咎于了“多晶硅业务因停产技改,全年未生产,仅有少量库存销售”。
事实上,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基础原材料,世界多个国家将其列为战略性材料,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需求长期依赖进口。
据了解,时至今日,传统七大多晶硅公司依然没有一家在中国建厂,也没有一家对外转让技术,一直把多晶硅生产留在本国。扩建仍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地。
更为明显的对比是:目前,国内企业平均生产成本为40-50美元/千克,而国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在20美元/千克以下;国外倾销不断打压国内多晶硅企业发展,甚至国内企业要面临着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
由此,上市公司纷纷选择退出多晶硅业,似乎也显得合情合理了许多。
不久前,在面对企业的退出或被淘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曾公开表示:要对一些光伏企业进行适当兼并、淘汰;同时,要进行国内市场开拓,建立市场机制。
而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给出了: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等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方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