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而言,货币供应量是货币当局及其金融机构对公众的负债,因此,货币供应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货币需求变化。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是M 2/G D P,这一指标比例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金融深度。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 2)余额97.42万亿元,逼近百万亿大关。M 2与G D P的比例高达188%,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国M 2/G D P的比例为63%,仅为中国的1/3。同时,虽然各国M 2/G D P走势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但都不如中国货币化率走势陡峭。
不过,要解释M2/G D P水平的国别差异和一国M 2/G D P的变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各国的广义货币统计口径不同,决定了不能简单进行横向比较。发达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较高,金融创新很活跃,一些具有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并未统计进货币供应量;而一些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其非金融部门除了从银行系统获取融资外,还从其他市场获得大量融资。
首先,货币存量受制于中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平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M 2/G D P不断上升。中国市场经济进程有其特殊的背景,在渐进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中,政府通过政策推动甚至主动参与,将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和要素不断推向市场,使得各类资源持续货币化。由于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由此带来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从而拉动较强的货币供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