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告别“以人查房”,期待反腐新规
近日各地制定新规,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的“以人查房”方式做出约束。这些新规,也许是针对近期频发的“房氏家族”(“房叔”、“房婶”、“房姐”、“房妹”)新闻。对此有一种较为清醒的观点认为,公布公民个人房产信息即便达到了反腐的结果正义,却只是江湖套路,且可能导致误伤,因此长此以往未必可取。
新规无疑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房产信息属于公民个人隐私,理应得到保护。然而,吊诡的是,新规出台的消息公布后,民众并未普遍就此拍手叫好,相反,一种担忧渐成主流。众所周知,尽管购买、投资房产是重要的财产处置方法,但普通公民很难成为“房氏家族”的一员,而在民众乐于围观此群体的情况下,房产信息不正常流出导致的误伤现象也只是少数。
鉴于此,各地出台的新规是为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看似理直气壮,却难免要遭遇一番诘问:理直气壮的背后,是否有些难言之隐不便明说?这个新规敏锐地捕捉到了民众的担忧,可谓一气呵成,默契地达成“共识”。保护公民隐私的背后,是否还为满足一己之私?于官方而言,这些疑问能轻易避开,但清醒的人都应该看到,新规保护了公民个人隐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渠道的反腐行为。如今土方子被视为非法,但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那么,接下来是否应从中受到启示,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循此跟进?
早在“房婶”事件中,即有不少媒体发表评论,对擅自公布个人房产信息的行为展开批评,其讨论多集中于如何保护公民个人隐私,至于彻底禁止这种行为,虽然有之,但不是主流。而在很多解释民众热衷房产反腐的声音中,则充满了无奈:这种反腐行为达到了结果正义的目的,却难免存在程序正义缺陷,对一个法治国家而言,这样的反腐可能大快人心,却不是正当合理程序化的结果,更不是制度的胜利。
有必要指出当前程序正义普遍被忽视的社会语境,很多人之所以沉溺于结果正义而罔顾程序正义,就在于现有的制度架构中,缺乏通畅可靠的监督渠道。有其他正规的渠道,程序正义才有实现的根基,相反,在缺乏上述渠道的情况下,一味强调程序正义,实现结果正义就显得无比困难。既然房屋信息查询有了规范,那么以房产为代表的官员财产,是否也应为其建设通畅的监督渠道?
恰如新华社在其述评文章中所言“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财产”。此前,也有学者建议“以房产信息公开作为官员财产公开的突破口”。针对官员财产的制度反腐,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即是其中之一,近来各地“两会”,不少官员表态愿意公布个人财产,足见此制度得到认可。约束“以人查房”的新规关了网络反腐的一扇门,为此开设一扇制度反腐的窗口势必成为民众期望,当前民众的反腐热情日趋高涨,如果刻意回避这种热情,反腐制度建设有呼声而无进展,那么,类似新规难免会遭遇抵触。
现实却是,有专家指出此次新规的争议的一大背景就在于,官方反腐制度建设推进缓慢,甚至对诸如“公开官员房产信息”的要求假装听不见,因此难免会给人以消极反腐的印象。恰如对新规的驳斥,认为房产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但它也是重要的福利产品,理应适当公开,对官员财产的监督是为满足公共利益,诉求理应得到回应。在网络反腐日渐逼仄的今天,适于民众参与的反腐新规是否也到了浮出水面之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