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业务将重塑金融业格局
2013年02月28日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魔力无穷,这东西实在是太好玩了!”近年来市场上经常有专业投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果你认为这些专业投资人说的是一款网络游戏或者趣味玩具,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所指的是,二战以来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创新,亦即资产证券化。
曾经有学者这样描述:“阳光下任何东西都可以证券化,甚至是空气、石头和人类。”这种描述虽然过于极端化,但也说明资产证券化在金融行业的巨大业务空间。
美国作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源地,诞生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型投资银行。虽然2008年美国大量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产品)的兑付风险爆发,引发了雷曼兄弟、美林、贝尔斯登等大型投行的倒闭,并进而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迄今为止,全球没有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提出应该禁止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
道理很简单,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实体经济的运行需要流动性,而资产证券化则是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最重要也最便捷的管道。
换言之,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获得融资,企业则可以将应收账款、收益权、有价证券、商业物业等资产进行证券化获得资金,甚至地方政府可以将税收作为资产进行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浪潮并没有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而停滞,恰恰相反,在加强监管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许多新兴经济体都开始认识到资产证券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约46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较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有增无减。
我国也于2005年启动了商业银行领域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迄今为止已成功展开了多轮试点。证券公司领域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探索也从未停止,日前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大大简化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审批程序,降低了券商开展此项业务的准入门槛。
这预示着资产证券化业务将很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券商的支柱业务。除了商业银行、券商之外,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主要金融机构也都在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中信托公司在基础设施收益权证券化业务方面暂时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领头羊。
以保险公司为例,可以将保单利润、保单贴现业务、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地产投资等资产进行证券化。再以期货公司为例,可以将期货资管产品管理费、大宗商品套保客户未来现金流等进行证券化。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可以预见,在泛财富管理的概念下,资产证券化业务将成为各种财富管理机构占领市场最为重要的工具,国内金融业的格局也将因此重塑。
比如,银行业目前虽然有上百万亿元信贷资产,但中国可供证券化的资产可能远高于此。如果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占领这片蓝海,若干年后中国金融业的主体或将重新厘定。
事实上,目前券商和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内的探索已经领先于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同,一些优秀的券商和信托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全国范围内寻找大型景区门票收益权、高速公路收益权、商业地产收益权、大型水电站收益权、城市建设收益权、大型设备租赁收益权、大型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等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的尝试。
不过,由于这些优质资产的低风险属性的存在,券商与信托公司在此项业务中的收益较低。未来真正有价值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于,对集合化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销售款进行资产证券化,此类业务虽然风险较高,但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来源证券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