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川 北京报道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1952年史无前例的雾霾,但印象中当时伦敦人都会把那次雾霾形容成"豌豆浓汤"。”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国际气候变化战略执行与分析处副处长杰姆斯·休斯(James Hughes)向本报记者回忆。
伦敦人将雾霾形容成“豌豆汤”是因为伦敦1952年的雾霾就恰似豌豆汤一样浓稠,并且伴有恶臭、泛着黄色或者棕色,与干净白色的雾完全不同。人们很容易就可以辨识出来。
“父母也会给我讲讲当时的故事,我知道当时人们看东西的视线都很浑浊。”杰姆斯回忆。
这场大雾霾给伦敦市民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一部分死于这场劫难。
后来调查发现,其实发生这场大雾霾与伦敦人大量使用煤炭取暖以及工厂排放有关。
“英国政府开始治理,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严格控制煤炭的使用等。”杰姆斯表示,当他长大时伦敦空气就变好了很多。
现在伦敦人已经不再用煤取暖,而且伦敦周围已没有发电站。
“市区曾经那些发电站都变为艺术馆,圣保罗大教堂对面的那座发电厂就是保留了外形将其改造成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 伦敦市民、应对气候变化网站(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主编爱德华·金(Edward King)对自己不用去面对那些黄色雾霾松了一口气。
尽管伦敦已经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但是像杰姆斯、爱德华新一代人并没有彻底摆脱伦敦空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汽车的增多,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形成了一些看不见的污染。”爱德华说。
1952年的雾霾“劫难”:煤炭是主因
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首都伦敦被俗称“豌豆浓汤”的黄色雾霾笼罩着,能见度极低。
12月5日,雾并不是特别的浓。但是随后当夜幕降临,雾就变得非常厚,能见度降到只有几米,并且持续了5天。在伦敦许多地方,即使是行人在熟悉的区域里也找不到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伦敦的道格斯岛,人们几乎看不到自己的脚。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告诉我,当时街上的人都用手帕或者围巾捂着脸,四处瞎碰,寻找地铁口或是路牌。”现在家住伦敦多特哈姆哈尔(Tottenham Hale)的亚诺斯(Janos)向本报记者表示,当然去医院的人也不少。
这并不是伦敦第一次出现毒雾天气。早在工业革命以前,伦敦就已经出现了雾霾。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里到处工厂烟囱林立。不仅如此,伦敦人也靠着自家的壁炉燃烧着大量煤炭渡过寒冷的冬天。
从一些维多利亚时代的油画中,大量英国的画家刻画出了伦敦烟雾缭绕的景象。
“走在现在伦敦的街上,在那些二战中未被摧毁的白色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见黑色的印迹。那些印迹就是当年被煤烟所熏出来的。” 亚诺斯说。
“的确,伦敦当年的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使用不清洁的煤炭,”杰姆斯表示,当然也和当时的天气和汽车排放有关,但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根据资料显示,其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烟污染,来自于燃烧煤炭。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952年12月4日的伦敦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
这场雾霾一共持续5天,虽并未给伦敦带来社会恐慌,但是确实给伦敦很多家庭带来了伤痛的记忆,因为有大量的人死于这场雾霾。
英国官方的统计的死亡人数为4000人,而民间都认为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实际数据,而实际数据应为12000人。
英版《清洁空气法案》:七大治理措施
不过,这也让英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此前早在1900年,英国气象办公室负责人展开调查,发现了伦敦长期的雾霾与燃煤有关,但是英国政府并未能够引起足够大的重视。
而1952年这次臭名昭著的伦敦雾霾唤起了大家对空气污染进一步的重视,杰姆斯表示,“英国随后设立的《清洁空气法案》对治理伦敦雾霾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事实上,英国政府并没有在大雾之后立即推出方案,因为时任英国住房部部长、此后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把雾霾的责任推给了气象原因,并对其反对派说“我们会做我们应该做的,但是尊敬的阁下也需要意识到许多宏观经济的因素也必须考虑进去。”
但是随着雾霾再一次出现,严重性虽不如从前,但是在1956年,后座议员还是强制的推出了《清洁空气法案》。
杰姆斯表示,其主要内容就是家庭里强制使用无烟煤炭、把发电站迁出城市等。
目前,英国《清洁空气法案》是(Clean Air Act)基于1956年和1968年版本于1993年修订,并沿用至今。
根据本报记者翻查,修正后的《清洁空气法案》主要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黑烟管理,烟、砂、灰以及烟气管理,设定禁烟区域、空气污染形式管理(机动车燃油),空气污染信息,特殊案例以及其它一般性约定。
其中,1956年和1968年版本主要是针对黑烟和颗粒物的排放,也就是主要对工厂等的管理控制;而对机动车尾气的管理始于1993年。
具体而言,前两个版本(1956年和1968年版)政府针对两大污染源进行了管理首先是工厂,提高工业烟囱的最低限高,并将发电站搬出城市;另外,为了改变居民烧煤取暖的习惯,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壁炉,减少煤炭用量,并慢慢发展了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中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等。不遵循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
“此后,伦敦的天气慢慢出现好转,我们出生时才不用经历雾霾。” 爱德华表示,现在伦敦周围根本没有发电站,而英国现在的煤炭发电站很多也集聚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
爱德华同时指出,但是随着伦敦的车辆增多,汽车带来的污染也增多了。
不过,1993年,英国又将机动车燃油列入此法案并且增加污染信息等条例,规定事务大臣增加对机动车燃油种类构成的规定,这些规定严格限制不合规定的燃油的生产、处理、分配、进口、销售以及使用。并且要求事务大臣在做决定之前必须向各方包括机动车制造和使用方、燃油生产和使用方等熟悉大气污染问题的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由此,从1993年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此外,在伦敦使用的汽车必须每三年送检一次,确定尾气排放是否合格。
即便有了《清洁空气法案》的这道“护身符”,但伦敦的空气并不是无污染。
近期,伦敦市就遭受了空气污染。伦敦市政府又接连发布了两次关于空气污染的警告:一次是要求曾经做过肺部移植手术的市民尽量不要出门;一次是要求小孩不要室外活动。
“从过去的10-15年开始,看不见的污染物的浓度变得越来越高,其中包括空气中的微粒和氮氧化物。”爱德华表示,但是由于这些污染物是看不见的,因此伦敦市民也很少关心。
值得强调的是,伦敦现在的污染来源与20世纪的污染来源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的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大量的汽车。
当然,由于新的问题出现,被英国视为带有“官僚作风”的《清洁空气法案》又将进行修改,并已在 2013年2月开始进入了公众咨询期。
作者:赵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